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装备党# 刀锋战士VS阿迪之星

跑步有道 #装备党# 刀锋战士VS阿迪之星

    2018-06-29 10:20:30
    17 10

   唠叨几句题外话

 ▁▁▁▁▁▁▁▁▁▁▁▁▁▁▁▁▁▁▁▁▁▁▁▁▁▁▁▁▁▁▁▁▁▁▁▁▁▁▁▁▁▁▁▁▁▁▁▁▁▁▁▁▁▁▁▁▁▁▁▁▁▁

        楼主大学时期比较喜欢跑步,于是四年过去了,我的跑步技术不咋地,但是买鞋可是一套一套的。俗称装备党,入了识货这个大坑也有五年了,五年!你们知道我这五年都是怎么过来的么—— 我每天都在逛识货……贼鸡儿开心。( ̄▽ ̄)~*  从一开始每周二的十点团购到如今的每天一更,我也应该是见证了识货的成长。

本着识货精选正品好价的原则,同时也是我的原则,敝人也想借着识货的平台跟大家分享分享一些高科技又高性价比的好货。

       同时也大家也可以向我推荐有意思的鞋子,有机会的话我可以替大家试试水

             罒ω罒!

                                                                     

   ☞  国际惯例,开局三张图是必须要放的。

   


        左侧为adistar boost m glow   在去年的八月份以409的价格购入,发售价1499定位阿迪达斯旗舰。

        右侧为springblade pro m  是两周前以379 的价格到手,发售价1499又是一双阿迪达斯旗舰。

      本人买鞋第一看重的就是其所含科技,一双科技满满的跑鞋定会在运动过程中为你保驾护航。   第二就是性价比,一双昂贵的鞋子穿着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这样会导致并不能物尽其用。接下来对比这两双可以称得上阿迪达斯结构缓震和发泡缓震的代表。

      


        不知细心的jr们有没有发现,一双鞋子的名字就能体现其蕴含的科技。阿迪之星里的boost科技和glow反光效果。刀锋的spring既有春天又有弹跳的含义blade意为刀片 pro意味着这双鞋有了改进加强。

        纵观阿迪达斯的中底科技史你会发现adidas对结构缓震似乎是有一种执念,从最初的沉重但柔软的a3到轻质与柔软兼得的结构bounce,更轻更稳的powerbounce,以及09年与保时捷合作的终极机械PDbounce。到不久的将来4D打印的结构中底。无一不体现出adidas对结构缓震的追求。

       如上两张就是a3的标志性日字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由引导系统、缓冲系统、稳定系统和承托系统四部分构成。通过弹性形变将有害冲击力卸掉、存储、然后再爆发,以帮助穿着者用更小的力来完成下一个动作。而这三个步骤在一瞬间完成也是a3科技命名的意义所在!

       因为a3重量和稳定性的不足adidas用了五年时间改进,进化出了bounce结构。相比a3更加轻盈!

    而这些在设计十分严谨的德国人面前还是远远不够的。09年和Porsche Design 合作推出了一款 sp5000跑鞋,adidas给了我们又一次视觉冲击。生生的将汽车悬挂搭载到后跟上!堪称艺术品。

      

          在此之后阿迪达斯并没有止步不前,凭借以上技术积累,研发六年。2013年adidas推出了两大科技,刀锋和boost。到了2018,全世界开遍“爆米花”而刀锋却被渐渐地藏进鞘中销声匿迹。正应了《一代宗师》里马三说的一句话“刀的真意不在杀,在藏”。

      网上总是流传着刀锋一周断底的图,我没有考虑那些,不要跟我说你案例看的有多少,穿上它才有资格讲话,于是入了一双7代,关于boost科技我不再赘述,已经家喻户晓。

                                            



       一双跑鞋的灵魂不是它有多么多么牛B的历史背景。而是中底!而中底方面这两双鞋就向我们呈现了两种极端,adistar采用全掌boost,搭配阿迪达斯目前最顶级的X型抗扭转系统,稳定片一直延伸至足尖,这样使跑者前足下压,后掌由于跷跷板原理自然抬起,节省体力。而刀锋完全不同,它完全摈弃了发泡材料。拿出鞋垫之后直接就是刀锋的聚合物材料,真的是刀锋上行走。       刀锋的整个缓震系统由引导系统(脚下踩的托盘)和16个大小厚度方向各不相同缓震弹片构成。并且考虑到体重问题,不同的鞋码的弹片厚度也不尽相同。聚合物材料相当坚韧以至于并不需要加稳定片就可以保持中底稳定。后跟与前掌的adiwear橡胶连接到了一起。这是为了防止跑步突然转弯弹片受力不均产生不利变形。

                                         



      两双鞋子的鞋垫材质相同,不同的是印字,adistar印着endless意为源源不断。刀锋印着explosive意为爆炸性的。这俩单词形容很贴切,在穿着过程中感受颇深,adistar穿了一年弹性依旧,中底除了稳定还是稳定。后掌有Formotion加持,增加后跟与地面接触时间,实现软着陆,同时也是由于采用此科技使得后跟boost厚度变薄使后跟不是很软。让我困惑的就是在短距离可以体会到源源不断的反馈,而在6公里之后感觉这种反馈消失掉了。等到停下来才体会到鞋子的软弹。不知是不是因为脚的疲劳感知能力差导致。

      刀锋这双鞋子一上脚便觉得凉了,缓震是没有的。走路也是一样并且还伴有清脆啪嗒啪嗒的音效。鞋子比想象轻一点,但是也有330多克。对比adistar288克这不是一个好数据。并且由于中底材料原因,导致刀锋灵活性较差。

        但是当我迈开步子跑起来的时候它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叶片结构设计从力的支撑上主要是提供向前的推动力,而并发泡材料的竖向回弹,每跑一步都会让我感觉它带着我和上一步积累的能量向前冲。那种感觉是发泡材料无法代替的,每个男人一生都会有两大类玩具,鞋子和车子,而刀锋感觉就是将其合二为一,穿着的中底感受就像你的脚在驾驶一部精密机器一般。穿过数对boost跑鞋,相对于boost有点踩屎的脚感刀锋给我的感觉就四个字:爽快,不腻。

       

               

         两双鞋子的鞋面由于推出年代和稳定性的需要,均未采用现如今最好的pk鞋面和一体鞋舌。阿迪star采用的是强韧的工程网面外加热熔处理,鞋头和鞋跟部位采用tpu加固措施,鞋面内层铺设全鞋面3m。

         而刀锋鞋面采用织物编织鞋帮内外侧均做了大片热熔贴片加固,鞋头处编织加厚处理后跟侧边logo 为3m材质。

         两双鞋子的包裹都还不错,给脚趾留有的空间也够用,当然了刀锋的包裹是因为鞋型偏瘦,可不是下图的"飞线”的功劳。经过我手指反复探试发现“飞线”并没有连到鞋帮底部,所以我判断它的存在只是为了美观 。

      ┐(-。ー;)┌

       

        一双鞋子的外底可谓决定一双鞋的寿命,“一个急停五块钱”我是承受不了的。这两双跑鞋分别采用马牌橡胶和adiwear耐磨橡胶,耐磨和抓地力理论上来说应该都不错,adistar无论是干燥还是湿滑路面都给我一种稳稳幸福,经历了一年的洗礼鞋底纹路依然清晰分明。

        但是在湿滑路面场景刀锋明显力不从心。至于耐磨与否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测试期间发现因为中底构造问题导致刀锋特别挑路面。砂石路和土路稍不小心可能就会刮擦中底。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出现裂纹!所以刀锋一定要在平坦干净的路上穿着。可能种种类似的原因造成了刀锋现在窘迫的局面吧……

                                                                    

                                     

                 

        至于外观就见仁见智了,如下图……




最后,放一个小知识,其实boost在以tpu发泡材料出现在世人面前之前,它也是adidas结构缓震的一种!


                            


子小家祺

跑步有道 #装备党# 刀锋战士VS阿迪之星

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