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郅胜千里丨王治郅的Air Max Elite

装备党 郅胜千里丨王治郅的Air Max Elite

    2018-12-21 14:18:18
    11 2

 (本文转于虎扑装备区,由JR“gt228”授权发布识货)

这个夏天 我被天上的太阳晒成漆黑。街上还有活力去奔跑的 只剩下孩子和一些小动物,多数人都热的懒得动弹,只想吹着空调躺在室内,床前最好还有一杯冰水。我也是一到夏天 做事的效率便要下降不少,这个月连打字的速度似乎都慢了半拍...最终硬是又拖到了月底。


    原本计划上一篇就是要写这双鞋,它叫Air Max Elite,出现于2001~02赛季,是当年耐克主推的一款内线战靴。年龄稍大一些的球迷可能已经忘了它的名字,但想必对这双鞋并不陌生。中国人民对Air Max Elite的印象似乎也尤其深刻,不仅因为它个性的外表和高端的定位,还有另一点重要的原因: 它的主人 王治郅。

    对于王治郅,坦率地讲我其实说不上熟悉,未曾有幸看过他巅峰时期的比赛。多年来一直觉得和他之间有一些距离感,也不好意思像许多老球迷那样 亲切地称呼“大郅”。他被NBA选中时我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印象里只记得听过他的名字,而等我接触篮球并成为一名小牛的球迷,他却已经离开达拉斯了。所以关于他早年的许多事迹 都是后来才慢慢了解----
    2000~2001,这段时期被人们称为中国篮球的“王治郅年”,尽管姚明已经开始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惊人天赋,巴特尔的状态也渐入佳境,但依旧未能给王治郅和八一队构成什么太大的威胁。    带领球队再次夺冠之后,2001年3月29日,早在两年前就被小牛选中的王治郅终于等到了赴美打球的许可。当地时间4月6日,王治郅正式亮相达拉斯,在对老鹰的比赛中他上场6分钟得到6分3个篮板,完成了至亚洲人在NBA的首秀。
    2000-01赛季王治郅在小牛只打了仅仅5场比赛,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个热身。正式开启NBA之旅,还要从之后的2001-02赛季说起。关于那个赛季的小牛,在前一篇帖子里已经回忆了许多,可谓是比较美好的一年。    赛季初期,这双Air Max Elite成为了王治郅脚下的新战靴(后来还换过Shox BB4,据说也穿过“大盔甲”Air Signature Player,但似乎没有留下图片资料),伴随他在那年出场的55场比赛中 场均贡献5.6分2个篮板,并且三分命中率达到了41.4%。当地时间2002年3月23号,在与灰熊一役中王治郅上场25分钟,三分球4投全中得到18分2个篮板1次助攻1个封盖,打出了小牛时期的最佳表现,赛后小牛队官网站也花了大量笔墨赞美了他。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那个赛季结束后,王治郅离开了达拉斯。
    关于在那之后他著名的“不归”事件,下面会专门留出大量的篇幅,在此还是打算先从这双鞋说起。    目前我手中一共存有两双Air Max Elite:一双是白+海军蓝,与王治郅在小牛时穿的配色完全一致;另一双则是深海蓝色的漆皮版本,这两个配色在定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相比之下 我个人是喜欢后者更多一些。
    单从外观上看,多年来我一直觉得这是双“面相凶恶”的球鞋。看到它总能让我脑中浮现出“咬牙切齿”四个字。    耐克的Logo摆在那个位置像是竖起来的眉毛,中底是正在极度咧开的嘴角,下面的Max Air则是紧咬着的锋利牙齿。仿佛一名时刻准备着撕碎敌人的冲锋斗士,又或是一匹被激发了野性的恶犬。总之一眼看上去就透着一股霸气和狠劲,甚至让人有些不敢接近。

    这两双鞋依旧用来搭配达拉斯的球衣。    

    前一帖中提到:正是从2001-02赛季开始,小牛换上了沿用至今的这套球衣。因此,在我心中 最早与它搭配的那一批球鞋都很有意义:诺维茨基的Air Pure Profile Max;纳什的 Air Jetflight;芬利的Air Jordan 9 Low;朱万霍华德的Air Signature Player;纳胡拉的Shox BB4等等,Air Max Elite更是其中十分有存在感的一款。    早在CBA时期,王治郅便与耐克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本人的球鞋收藏也很有名)。进入NBA的他虽然算不上球星,但在中国却依旧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在国内,耐克当时用“郅胜千里”来宣传Air Max Elite,王治郅国家队的PE上还在脚踝绑带处绣上了汉字“王”和他的号码“16”, 可以说是王治郅代言球鞋的巅峰之作。
    这次还翻出了这本 由耐克官方于2002年出版的《SOLE PROVIDER--30 years of nike basketball》。        多年以来,我始终认为这是一本有些鸡肋的宝典。仅仅适合那些老球鞋的极端簇拥,但凡差那么一点狂热,这本书其实都可有可无。    我还记得那是2003年,常去的一家鞋店里就摆着这么一本。当时我们那帮同学都还入坑尚浅,只听说过这本书是官方新出的,于是我就想买回家研究研究,最为重要的是,这书要是拿到学校,还不一定得多威风了。当时问老板娘多少钱,她的表情似乎有些诧异,仿佛是第一次被问了这个问题,思索了一秒之后说“这个,185”。    人民币185,对于当时初二的我来讲是笔不小的开销,当场肯定是买不了了。回去辗转反侧琢磨了十几天,期间无数次幻想了同学们那些羡慕的目光,排着队向我苦苦地哀求着“借我看看吧~~~”...想到这个画面,我决心还是去把它买了...    某天中午,我独自骑车又去了那家鞋店,进去直奔那本书,稍显冲动地指给老板娘说“我买一本这个”。她依旧先是有些诧异的看了看我,把书取下来,似乎面露难色,有些犹豫地递到我面前。“你先拿着看看,我反正建议你还是别买了,不太值”。她突如其来的这句话让我瞬间就冷静了一大半,理智和虚荣心开始在心中激烈的斗争,脸似乎都红了。把它打开大概翻了几页,感觉怎么没什么内容......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于是理性最终又占领了高地。“哦哦......这....还真是.....那就算了吧......”。说完把书还了回去,假装在店里又看了看鞋,然后若无其事的回学校了......至今我依然感谢那天老板娘的良心发现,帮我省了185块钱,后来买了好多本龙珠...估计人家当时心里也犹豫 到底卖不卖,最后没卖是怕万一坑了这小孩,家长知道了容易找来......    但是,很对不起老板娘,最终我还是在别的地方把它买了......不过已经是若干年后,在国外又碰上的。这本书它的内容是1972~2002这30年间耐克篮球鞋的发展历程,其中陈列了大量当年的海报,宣传画和设计原稿,相比之下文字并没有很多。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价值是用它来学英语,其次就是最后有十二页的历年篮球鞋图鉴,为我之后搜索一些老鞋或是冷门款式提供了不少方便。当然,我向来不对人推荐这本书,主要也是怕人家家长找来...    这双Air Max Elite正好作为当年的主打新款,在其中也专门有一页介绍,并且书中还有数次登场,下文中会一一提及。
    Air Max Elite采用快速系鞋带系统,由于特殊的“V”字形开口设计,把鞋带彻底勒紧时,两侧鞋面几乎能做到完全闭合,效果有点类似于锐步的Answer 1。平时上脚也根本不需要系得那么紧,因为本身内靴就比较厚实,加上脚踝处的魔术贴绑带,它的包裹性几乎无可挑剔。
    这双鞋的设计理念中 着重强调的一个词就是“未来感”,设计师希望能打造一双领先于时代的“新型战靴”。于是Air Max Elite的鞋面一改那个年代 内线球鞋相对繁杂的设计风格,整体看上去十分简约,最为亮眼的点缀 应该要数外侧鞋面上闪耀着金属光泽的Alpha Project五点。    关于五点,一年前还发过几个帖子具体说了说。其实2002年前后Alpha Project的产品是我个人认为 相对最为成熟的。    早期的Alpha Project产品 虽然款款被奉为经典,但往往带有较强的试验性,其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在当时看来 步子迈得稍大了一点点,球场上的表现或多或少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而2004年之后,Alpha Project则逐步走下神坛,更多的演变为一种“合格标签”,尽管球鞋的性能依旧出众,但给人感觉都比较保守,不再像从前那般的惊艳...然后大概从2007年开始,Alpha Project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那几年Alpha Project对细节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设计的用心细致到每款产品的鞋带帽,甚至同一款式的不同配色也会在质感上有所区别。

    不同配色的Air Max Elite在皮面材质上也都相应做了调整。白蓝配色的皮革质感十分舒服,摸上去会有一种光滑细腻的手感。尤其记得当年班里一位同学买的早,第一个穿它来学校,兄弟们都去围着看,然后他突然对其中一个很多青春痘的同学说“这鞋比你脸滑溜儿多了!”......    耐克Logo的大小也是我个人比较中意的。那几年耐克似乎有意在弱化Logo,像Air Max Elite和Shox VC II这种大小的Logo,与同时代的Zoom Flight Turbine,Shox Stunner,Air Zoom GP IV们相比 竟然已经算是不小的了。    然而在那之后没多久,自2K4诞生以来,篮球鞋中的耐克Logo以“复古”的名义被无限地放大,我个人对这个做法也吐槽了多次......近期的KD11倒让我觉得颇有好感,如果它开放iD,届时定会把玩一番。

    漆皮版本的光泽让我对它更加喜爱,由于Air Max Elite的鞋头部分收的比较尖,有时候看它鞋身的这个质感有点像 鳗鱼 还是什么的......当然这里没有任何贬义,只是想表现它更加滑溜,好像攥在手里都能自己滑出去一样......


    内侧还象征性的设计了两排透气孔,其主要功能还是美观,以及给人提供“这个地方可以散热”的幻觉。    可能由于我的思想还过于陈旧,始终觉得篮球鞋的透气性其实没那么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事。我个人历来对与此也没有什么要求,因为无论皮面布面,高帮低帮,有多少透气孔,绝大多数球鞋给我的透气体验都差不多,也就是 都不怎么透气。(2K3,AJ2010,CrazyLight这些极力强调透气的例子除外)。打球时好像也没觉得多痛苦。     如今,人们似乎越来越强调球鞋的透气性能,有些还将其列为测评的项目之一,据我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 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
    脚踝处的魔术贴绑带是Air Max Elite身上一个相当重要的装置,它为脚腕提供了充分的保护,让穿着者的脚有一种被“锁紧”的感觉。平时走路的时候即使不系鞋带,光凭这个魔术贴就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打开后露出被它遮住的内靴鞋舌,从下图中不难看出,王治郅本人穿的Air Max Elite 鞋舌要比正常的市售版长出一截,恐怕其中有保护性或是舒适性方面的原因。并且印象中王治郅的表情似乎总是有些迷茫,看着挺让人着急的。


    我个人认为 Air Max Elite 这双鞋其实值得被更多人记住,因为在21世纪初期FORCE系篮球鞋的发展中,它的出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它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更早的球鞋的影子。就比如这个魔术贴绑带:
    这一处设计应该就借鉴了2000年Force系的一双经典战靴,Tuned Air在篮球鞋领域的绝唱,同时也是Alpha Project的前辈:Air Big Flyer Force 。(https://bbs.hupu.com/19276023.html) 
    Air Max Elite与Air Big Flyer Force的魔术贴基本被放置在了相同的位置,工作原理也如出一辙:魔术贴的塑料拉环并非固定,而是能够伸缩的,用力一点便能将它扯出来,看到内部的伸缩条。球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穿着体验,用它来调节松紧。当年在学校里,同学们把这个动作亲切地称为“拉皮条”...

    并且 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把魔术贴绑带可以拆下来。Air Max Elite要比Air Big Flyer Force相对好拆一些:可以拉住魔术贴另一端椭圆形的大金属扣,从外侧这个有点像耳朵形状的TPU环中把它抽出来。

    魔术贴部分与Air Big Flyer Force出奇的一致 算是Air Max Elite的“承上”;而所谓的“启下”,我个人认为体现的更加具体和明显,下面这双鞋 是2006年生产的Air Max 360BB。(https://bbs.hupu.com/19239123.html)
    Air Max 360当年最初也是出现在跑鞋领域,在篮球鞋上的首次尝试,就是这双Air Max 360BB。不少朋友应该还记得,Air Max 360BB当年由太阳队的斯塔德迈尔主力代言,这双鞋的鞋垫上也印有他的头像。(王治郅 易建联当年在国家队则穿过Air Max 180BB,其实我个人倒是觉得180更帅一些。)
    我个人猜测,在设计这双Air Max 360BB的时候,设计师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 如何调节气垫的稳定性的问题上,外观干脆就“偷工减料”:以“继承传统”或“致敬”的名义直接改良一双过去的Max经典,并且就选中了Air Max Elite。     所以从它第一次曝光,我便觉得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旧延续了脚踝处的魔术贴绑带,并且外观的多处特征也都毫无疑问地参考了Air Max Elite。    首先两双鞋都采用了“V”字形开口设计。    Alpha Project五点的位置也比较接近,只是Air Max 360BB把它们放在了内侧。


    细节上也不难看出一些Air Max Elite的影子。写到此处难免心生感慨,连Air Max 360BB都已经是12年前的东西了。

    下面再次回到Air Max Elite,这次来看一下漆皮版本的脚踝绑带:不难发现,白色那双的帮带上印的是“NIKE”,而到了这双,上面的字变成了“BATTLEGROUNDS”。

    BATTLEGROUNDS一词是“战场”的意思,这是当年耐克篮球部门中 一个主张将篮球以原始形态呈现,继承和发扬美国“街头篮球”文化的理念。“街头篮球”并不等于“街球”,此处强调的是正规体育场以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战场”:公园的篮球框,邻居家的后院,小区的篮球架或是高架桥下的半场,只要没被广场舞霸占,它们都可以用来“斗一斗”。     04年我记得还在同学家看过一个耐克在美国组织的“BATTLEGROUNDS”单挑比赛,那可真不是街球打法,多数都是硬碰硬的激烈肉搏,或者就是一上来就快速中投,比想象中要残忍得多。    同时耐克在篮球鞋产品中也单独成立了“BATTLEGROUNDS”这一系列,它的专属Logo就是下面这个图案。
    那本《SOLE PROVIDER--30 years of nike basketball》中也有两页特意介绍了“BATTLEGROUNDS”,其中列出了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两款产品:Air Max Elite和“风三”Flightposite III。
    即使是同一款球鞋,“BATTLEGROUNDS”版本的产品和普通版还有一些区别。这种区别,如果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个人的直观感觉是类似《拳皇97》里的普通八神庵 与 暴走八神庵 之间的区别。    首先体现在外观上,早期的“BATTLEGROUNDS”产品往往是“珠光宝气”的,不知是否有意去迎合了黑人们的大金链子情结。总之配色,材质都让人觉得“更炫了”,“升级了”。    有些还会在细节上做一些补充,比如镜面风三附赠的铁牌,让它们看上去更有个性。并且通过调整发售价格和生产数量 将这些款式的定位提升了一个档次。        其中早期最令人印象深的代表款式,恐怕应该还是镜面版的Flightposite III,这个配色的风三也将名字特意改为了Platinumposite。关于这双鞋,还是明年再找时间细说吧。    我所知道的“BATTLEGROUNDS”版本的Air Max Elite一共有三款:一是帖中这双深蓝配色,其特征是漆皮的鞋面以及绑带处的“BATTLEGROUNDS”字样;另一双是白银配色,最大特征是魔术贴绑带的表层是镜面的,看上去十分炫酷;还有一款是黑银配色,气垫为红色,绑带处的文字是“BALLER”。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科比那个“乱穿鞋”的2002-03赛季,当地时间2002年11月15日,湖人主场对阵勇士的比赛,科比穿过半场白银配色的“BATTLEGROUNDS”版Air Max Elite,但是他选择拿掉了脚踝的绑带。 
    翻照片的时候还无意翻到了下面这张,图中理查德森穿的那双锐步我当年打折的时候买过,记得是542块钱。而那位当时还有些瘦弱的防守者 日后则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大将军”。
    在介绍PE的内容中,又出现了两双球员版的Air Max Elite,一双属于WNBA一名叫 Lisa Leslie 的女球员;另一双的主人则是波士顿凯尔特人的皮尔斯。

   在一些朋友的记忆中,皮尔斯似乎是当年Air Max Elite的主要代言人。但事实上,那个赛季的皮尔斯在绝大多数时间穿的都是全黑配色的“盔甲”Air Signature Player,我甚至找不到他在常规赛穿Air Max Elite上场的照片。    但偏偏在全明星这个秀场,皮尔斯换上了这双罕见的银绿色漆皮版本的Air Max Elite PE,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球场灯光的照射下,犹如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那块银镶翡翠的吊坠宝石,散发着一股让人着迷的魅力。

    球鞋的内部,两个版本对于鞋垫的处理又再次体现了定位上的不同。

    全掌Max Air缓震气垫是Air Max Elite的最大卖点。
    我个人对Max Air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可能也是由于本身体重相对较轻,能让我踩出感觉的Max Air球鞋也没有很多,对我而言它最大的作用还是增高。但Air Max Elite所采用的气垫还是值得说一说的。首先可以通过下图来回顾一下可见式Max Air气垫的种类。
    也许有人还记得在Air Max Elite之前,王治郅登陆NBA第一双战靴:Air Total Max II(https://bbs.hupu.com/19201468.html)。正如它的名字,和经典的“钢铁”Total Air Foamposite Max 一样,以前那些高端的内线们采用的往往是Total Max Air气垫,通过照片可以开出,这种气垫存在一次明显的分隔,其中前掌又再分隔为左右两个气室。       而到了Air Max Elite,将Total Max Air改良升级,不再采用前后分隔的结构,从而第一次在篮球鞋中运用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掌Max Air气垫。这么说可能有点混乱,不过从外表可以看出,它基本类似与Air Max 97的那种360度可见Max Air。    我手中这两双由于年深日久,白色那双的气垫已经有些变黄 发雾,漆皮这双的情况相比之下要好很多,但也说不上多么透亮,无法再现它当年的风采了。    这种改良为内线球员提供出色缓震的同时,也增加了灵活性,带来更好的奔跑感受。也正是因此,当年多锋线球员甚至后卫都穿过Air Max Elite。那个时期,也正赶上老尼尔森要求王治郅 根据球队的需要 由中锋向大前锋的位置转变,Air Max Elite可谓他当时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与他们职业运动员不同,当时我们穿这双鞋的时候隐约感受到一个问题:尽管有所改良,但Max Air的厚度毕竟拉大了脚与地面的距离,落地时的稳定性总是无法令人100%的放心,多少存在着一些容易受伤的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球鞋需要最大限度地加强对脚踝的保护,我想这也正是Air Max Elite和Air Max 360BB都采用了大包围魔术贴的原因。    后跟处并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只有十条横杠作为装饰。

    而相比Air Max Elite简洁的鞋面,他的外底纹路设计倒是花哨了不少。

    最有意思的是前掌部分,尽管人们很喜欢把它看做是一棵“圣诞树”,但这并非设计师的本意。
    若要追究这双鞋真正的设计灵感 一个重要的名词就是:鹞式战斗机(Harrier Jump Jet),“ Jump Jet”还是给这双鞋最初拟定的名字。    这个看似圣诞树的纹路,借鉴的是鹞式战机舱盖上的波浪形条状图案。  这个东西其实是柔性爆破索,用于飞行员在弹射的时候引爆,使得座舱盖子炸出一个窟窿,弹射座椅便能从中穿出,达到弹射目的。(如果对这个内容有兴趣,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军武解释系:讨论下战机在弹射过程中是如何保命的”)
   当然真正实用的还是人字纹+后掌的菱形纹路,抓地和摩擦都属于合格水平。

    以上林林总总,关于Air Max Elite这双鞋本身基本上可以说聊完了,最后还是说回它的主人。    我记得2011年,杨毅在《大话美职篮》第十四期讲诺维茨基的那期里提到过王治郅,他说王治郅在小牛时期说过两句话让他印象很深:    一是他说“小牛是一支打法依赖手感的技术型球队,也喜欢打技术型的对手,一旦碰上湖人马刺那些狠的横的就不行了......”    二是“你看看人家诺维茨基,我要是能早两年来就好了。”    当时听完之后,这两句话也让我印象很深......常听一些比我更早一批的球迷说,“王治郅是中国篮球史上天赋最高的球员,他的上限绝对在易建联和姚明之上。他最终并没有达到自己应有的高度,有他自身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如今再回顾王治郅的NBA生涯,真可谓是“支离破碎”,可能许多人都曾经有过疑问:怎么当年就不早点让他去美国呢?在现实中 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一个人给过明确的答复,而人们却仿佛都自己悟出了答案,不再去追问了。
    16年前开始的 长达4年之久的“不归门”事件是他生涯的一个“黑点”,现在装备区不少年轻的朋友恐怕没什么记忆了,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如开篇所讲,我当时刚刚接触NBA,对王治郅之前有多厉害并不清楚,对他的认识 偏偏就是从这个事件开始的。如今百度一下,即可知道大概的经过。若是以如今的眼光再去回看,其中一些情节已经显得很荒诞 或是 不可理解,这是因为在这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新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已经比过去开放了太多。王治郅也好,姚明,易建联也好,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与体制的牺牲品,只是牺牲的程度有所不同,王治郅无疑是其中最无奈的。
    2006年4月9日,王治郅时隔四年终于回国,当时我已经高二,那天的体育新闻我还记得:在机场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有什么想说的,他说“首先想跟祖国的球迷道个歉什么的”。    结合我看他后期的一些采访,感觉他并不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笑容也很腼腆。所以即便有一些想法,有时候也未必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加上本身还是军人的特殊身份,那些年 他似乎有太多说不出的身不由己。如果他晚生几年,可能一切就不会是这样了。看着如今的周琦,丁彦雨航,他此时的心情恐怕是我们常人很难体会的。    此帖过后,王治郅在小牛时期穿过的,能找到图片资料的三双鞋都已经发完,今后恐怕也难再有机会提到他了。人往往是喜新厌旧的,不久前在独行侠选中东契奇之后,我由于过度兴奋乃至一度无视了诺维茨基...但作为中国的球迷,我想人们一定不会忘了王治郅,因为这是一个 真正的,值得中国篮球永远铭记的人。




本文来源:虎扑装备区

虎扑装备区

装备党 郅胜千里丨王治郅的Air Max Elite

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