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四维鞋评丨最大警戒!Nike Lebron 15 实战测评

测评档案 四维鞋评丨最大警戒!Nike Lebron 15 实战测评

    2019-07-12 16:17:15
    14 8

多年来,Lebron系列一直都是Nike品牌科技的集大成者,单从科技含量上来说,Lebron系列的整体配置总是Nike Basketball的领跑者之一。在诸多科技尝试之后,Nike的当家编织技术Flyknit终于被运用到Lebron系列上,并且在Lebron 15中被称为“Battleknit”。四维推出这篇测评的时候,你可能已经从网络上听闻了一些Lebron 15的实战信息,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我希望大家能够暂时清理一下脑中的缓存,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看四维怎么评价这双鞋。

个人基本信息

身高:172cm

体重:68kg

鞋码:42(*US 8.5)

打法:接球跑动射手,低位背身单打相对瘦小对位者,绕掩护后面框三分球

场地:室内木地板


球鞋基本信息

名称:Nike Lebron 15

材料:Battleknit编织鞋面、动态飞线、后跟TPU稳定器、常规橡胶大底、分段式Zoom Max气垫、Phylon中底

价格:国内官方售价1699人民币,美国官方售价185美元



材料




虽然Nike将这种鞋面称为Battleknit,但其实这就是升级版的Flyknit。很多使用Flyknit鞋面的球鞋都难免需要在鞋面下添加热熔塑料以保证足够的支撑性与耐用度,而Battleknit则是直接采用局部加厚Flyknit的方式来支撑起整个鞋面。就目前来看,四维认为Lebron 15是将Flyknit使用得最好的球鞋。鞋头易磨损部分的硬度与厚度明显高出其余部分,鞋帮的袜套延展性极佳,把脚穿进去并不需要费很大的劲。编织鞋面的磨合时间往往比热熔以及人造革材料短很多,Lebron 15也是一样:虽然刚上脚时小脚趾处有一些挤,但经过三到四小时的磨合之后感觉便好了很多。从十几个小时的实战体验来看,Battleknit的耐用性相当出众,不用担心像工程网面或者部分Flyknit一样撕扯破损。单从材料的触感以及舒适度来看,Lebron 15配得上Nike最贵实战鞋的价位。




缓震



在Lebron 15诞生之前,曾经有坊间传言这双鞋会使用新型的Vapor Max气垫,虽然这个传言并不属实,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个三段式Zoom Max气垫中看到Vapor Max的影子。Lebron系列上一次使用Zoom Max还是在五代之前的Lebron 10上,大家也知道,那是四维最喜欢的实战鞋之一。虽然Lebron 15并没有使用完全意义上的全掌Zoom Max,其缓冲效果依然与Lebron 10没有太大不同。一定会有人问Lebron 15和Lebron 10的中底感受有什么区别,请看下图:



如图所示,Lebron 15与Lebron 10的气垫厚度相差无几,足弓部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实足弓部分的气垫在实战中是基本感受不到的。不过,Lebron 15中底的分段式设计让它的前后掌过渡更为灵活,如果你喜欢Zoom Max的同时非常重视脚下的灵活度,Lebron 15是比Lebron 10更加合适的选项。就脚感来说,两双鞋的后掌感受由于Air Max气柱的存在半斤八两,而Lebron 10的前掌部分软度更高一些。就缓冲效果来看,这两双鞋都可以打上满分。



抓地



外底的一颗颗尖刺是稳定抓地的保证,密集且覆盖面广是它的主要特点。起初,Lebron 15的抓地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横向抓地。尖刺的顶端需要一定时间的实战来完成磨合,磨合完成之后,这双鞋的抓地会由一般变为良好。由于真正触地的部分其实只是尖刺顶端,再加上纹路间有大量的缝隙,沾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四维的测评场地算是相当干净了,还是得时不时抹一抹鞋底,考虑到鞋底图案的设计,将卡进缝隙的灰尘抹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即使是表现最好的时候,Lebron 15的抓地也达不到精英级别,它很少出现打滑,但也很少做到想停就停。我会将它和Air Jordan 31 Low的抓地归于一类,即总体稳健,但易受外界条件影响。



包裹



Lebron 15对我来说并没有完美匹配脚型,在宽度合适的情况下,内长稍有些长。不过,这双鞋的整体包裹依旧是一大亮点,虽然鞋面完全使用了Battleknit,但该用填充物的地方还是没有吝啬。鞋帮、足弓、后跟都使用了填充物来巩固整双鞋的包裹。即使内长相对长了些,我在实战过程中还是没有遭遇任何后跟滑动或者前后滑动。我不建议将鞋带拉得太紧,这会造成潜在的压脚背,只要在穿上它时耐心将鞋带调整到最适合你脚型的松紧度,你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尺码方面,我还是建议大家按照常规尺码购买,如上文所说,虽然内长有些剩余,但宽度正正好好,买小半码可能会导致足弓过紧,从而造成不适。



支撑



虽然Lebron 15的支撑性算不上出类拔萃,但也足够应对大部分篮球爱好者的需求了。网络诟病的主要原因无非是重心高以及缺少防侧翻设计,这都是事实,但还有一些优秀特质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首先,虽然重心较高(与Lebron 10相若),但接近中底部分的Battleknit都有加厚处理,这帮助脚底更贴合中底并起到固定效果,TPU稳定器也牢牢锁定了后跟。其次,尽管没有防侧翻设计,Lebron 15本身的底盘宽度还是足够。事实上,同尺码的Lebron 15和Lebron 10前掌宽度相差无几,后掌宽度更是超过Lebron 10,足弓部分的第二段气垫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外延防侧翻作用。重心高的确容易让人给支撑性打上一个问号,但坚韧的鞋面和可观的底盘宽度做出了有效的弥补。这双鞋本质上是一双低帮鞋,脚踝部分自由度很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脚踝支撑可言,但就像四维一直说的,低帮鞋并不会提高受伤几率。整体柔软的材料注定了这双鞋不会拥有热熔材料甚至发泡材料般强劲的鞋面支撑,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Lebron 15所提供的东西已经足够了,依据科学和实践来判定一件事物永远比意淫和跟风黑好得多。



耐磨

Lebron 15的外底橡胶相对较软,密集的尖刺图案也暗示着耐磨性的不足。在XX鞋耐不耐磨?判断这三点就知道!中,四维提到了使用橡胶硬度、外底纹路以及发售价位来预测一双鞋的耐磨程度,很不幸,Lebron 15三项全中。如果你在内场打球,Lebron 15能供你使用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你在室外打球,建议耐心等待这双鞋价格下滑再入手,否则你的每一次切入和急停都可能让你内心滴血。



透气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双特别闷热的鞋,但也算不上凉爽。就Battleknit的初次使用来看,它还是一定程度上保留了Flyknit透气性佳的特点。全鞋没有特定的透气孔,但脚背以及鞋帮处较薄的Battleknit保证了一定的空气流通。四维总是说现在许多编织鞋面都像一层毛衣一样,虽然又贴脚又舒适,跑动起来却捂得一脚汗。Battleknit的局部加厚让Lebron 15的整体透气性并不出众,但相比Air Jordan 31或者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Primeknit这一类毛衣型鞋面还是更胜一筹。



总结



与其说这是一双专为詹姆斯设计的球鞋,还不如说这是一双将缓震最大化的后卫鞋。巧的是,JR恰好在上脚这双鞋后表现回暖,克拉克森这样的灵动型后卫本赛季也多次穿着Lebron 15打出不俗的表现。可靠的支撑一直都是Lebron系列的标签之一,球鞋的轻质化慢慢模糊了这个标签,从而招来了不少质疑声,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我个人来说,Lebron 15是2017年最好的实战鞋之一。我会说它超越了Lebron 10吗?或许不会,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喜欢这双鞋超过Lebron 10。Battleknit的首次使用非常成功,分段式的Zoom Max气垫则在保证灵活的情况下最大化减震保护。如果Lebron系列注定要走上轻质化道路,Lebron 15算得上是通往成功的一大步。

Nike LeBron 15

¥794.00


本文来源:四维鞋评

四维鞋评

测评档案 四维鞋评丨最大警戒!Nike Lebron 15 实战测评

14 8
四维鞋评
TA的文章

Soldier 14脱下绑带,内味儿没了?

Soldier 14脱下绑带,内味儿没了。当下运动品牌在篮球领域在NBA联盟中或多或少都签有球星,并为旗下的球星推出签名专属战靴。相信不少鞋迷们在入手篮球鞋时,都会考虑各大品牌为球星推出签名战靴,毕竟这些签名战靴都云集自家运动品牌的心血和科技。

利拉德、罗斯、哈登新鞋曝光,这波还“永迪”吗?

NBA联名中提到“时间管理大师”、“杀人先看表”、“大心脏”这三个关键词,你脑海里映出的第一个球星是谁呢?相信不少球迷已经开始高呼“利指导牛逼”了吧?

安踏“妙手回春”,国产联名球鞋照样得抢

近些年,联名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通过品牌与品牌、IP与品牌等一系列合作形式,使得双方达到1+1>2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潮流圈,还是球鞋圈也罢,各种跨界合作使得各种联名产品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近日安踏以KT 5作为蓝本,在其身上注入从所未有的设计元素。从质感十足的木箱以及球鞋造型来看,整鞋以中国医药作为设计灵感,盒盖上更是可有《妙手回春序》,可谓是中国风十足。

小反勾上脚图来了,预计年底发售!

去年的若提及去年的鞋王,那么必定有Travis Scott x Air Jordan 1的一席之位。Nike更是将其标志性的翻转Swoosh以及棕色直接control+C到其他鞋款中,这一波操作实属稳健得很。 近日一款酷似Travis Scott x Air Jordan 1的“小反勾”鞋款曝出上脚图,可谓是引得鞋圈议论纷纷。 整鞋采用OG鞋型作为蓝本,Toe元素、后跟以及鞋舌标志处颇具韵味的棕色,都让他拥有别具一格的OG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