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KENLU丨 专注细节,再创极致性能 BROOKS Ghost 11
BROOKS Ghost 11 鞋评 By Tony
Tony 是一名市民跑者,2008 年因单车环岛而与跑步结缘,跑龄将近 10 年,至今参与过的路跑赛事累积已超过上百场,全马及 50K、100K 超马都有完赛经验。全马 PB 是 3:15、50 公里 PB 是3:52,目前年跑量 2,500~3,000 公里。拥有丰富长跑资历的 Tony 这次要分享的是 BROOKS Ghost 11 的实测心得。
去年 12 月才荣获美国专业跑鞋评测网站 RunRepeat 评选为 2017 年年度总冠军的 Ghost 10 跑鞋,短短不到一年期间又推出改版升级款 Ghost 11。如此的市场策略,若不是有惊人的技术提升,准确抓住需求族群胃口,想必绝不会贸然行事。
其实早在 Ghost 第九代热销时期,我就特别留意这个系列商品;途经百货专柜时,针对鞋款表布设计、中底材质特性都会稍加着墨。因为在众多品牌严峻竞争下,商品如果不是热销,是不可能持续投入开发改善的经费、不断精进商品效能。而 Ghost 系列能发展到第十一代,并获得获得美国 Runner’s World 跑者世界杂志 2018 年 Editor’s Choice 编辑首选奖,可见有它厉害过人之处。
我并非相关产业制造商、也不是商品设计人员,这只是跑步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喜欢找寻适合的训练鞋或比赛竞速鞋。自己不是顶尖专业跑者,就算跟风追随、搭配轻量竞速鞋,也不一定全马可以 SUB 3;但我很清楚,以甚么样的训练、搭配何种性质的跑鞋,可以降低过程中受伤机率。在过去 2012~2014 年间,凭借一股对跑步的热衷,年跑量都在 5,000 公里以上,也获得 42K 全马 3:15、50K 超马 3:52、100K 超马 9:03 的不错佳绩;但随着生活型态改变,能投入练习、参赛的时间减少,年跑量已降至 2,500~3,000 公里左右,不过 42K 全马仍可维持 3:30 以内(2017 田中马成绩 3:22),山径爬坡路线全马也有 4:00(2018 乌来峡谷马成绩4:00)。
跑鞋入手第一印象
等待近一个月时间,终于九月下旬拿到了 Brooks Ghost 11。仔细比对它与上一代 Ghost 10 差异,《目视》调整的地方大致分为四个区域:
中底进化 – 结合两种不同科技,稳定又具保护效果
Brooks Ghost 11 缓冲中底大升级。除了沿袭上一代能配合跑者步态、体重、速度及路面状况适应调节、控制缓冲效能的 BioMoGo DNA 中底外,鞋跟外侧后缘的局部,也加入全新 DNA LOFT 中底科技;以空气、橡胶组合的独家科技配方,并在侧面设计立体凹凸的力学结构,柔软与弹性效果更为优异。
弹性止滑橡胶。中足与脚尖前缘、脚后跟采用不同弹性系数
介绍完充满科技专利的中底材质,接着就要谈到最直接接触地面的耐磨橡胶了。Brooks Ghost 11 细腻研究了人类跑步的步态,在中足部位采用弹性系数较高的耐磨橡胶,搭配 DNA 中底,让中足着地的跑者行进时更加舒适;而脚尖前缘、脚后跟则用 Brooks 传统耐磨橡胶。其中脚后跟配合全新 DNA LOFT 中底科技技术,即使后跟着地也不觉触感生硬,保护力仍让你轻松自在。
值得一提的是,弹性橡胶上的止滑沟槽,为因应落地时不同冲击力道所需的抓地能力,Ghost 11 特别将沟槽做三种需求的功能设计:(1)中足着地的方向,每次会比较不固定,所以沟槽纹路采 V 型设计、间距也较宽。相对 Ghost 10 的固定十字沟槽设计,抓地力又提升了。(2)脚后跟外侧是第二阶段触地的地方,因落点的变动性较小,沟槽采用固定方向的横纹设计,间距次之。此处的止滑橡胶,为配合身体惯性,还多作了一道特殊的导角处理,可见研发的细腻程度。(3)脚尖前缘、脚跟内缘接触地面的时间、次数最少,所以这两个位置的橡胶沟槽采用最密集的块状横纹设计。
表布 – 透气孔密度、后跟上缘材质强化
布料质感升级,更加柔软细致;透气网孔密集,散热通风效果更胜以往。重点是包覆后跟的材质不是布料,而是进化为硬质的塑料,能提升双脚包覆于鞋内的稳定及安全性。
鞋舌 – 鞋带固定环位置
用来与鞋带相连接,避免跑步时鞋舌位移的织带环一个在中间的第四孔部位,另一个靠近第六孔外侧。
实测感受
首次驯鞋 – 城市街道缓跑+河滨自行车道共计 10K
台北市街道变化丰富,跑起来难度更胜于 PU 跑道。自荣星公园起跑后,踩踏在硬梆梆的石板人行道上,穿越柏油沥青的十字路口,经过新生公园水泥路面,来到与朋友约定的集合点-林安泰古厝。晨跑路线是自水门进入后,右转往大直桥方向,再上桥接到右岸河滨;此时刚刚升起的阳光映耀在身后,宛如天神降临般,美好一天序幕就此展开。
清爽微风搭配六分速节奏,Brooks Ghost 11 舒适贴合脚丫子,饱满抓地能力、十足回馈的弹性中底,不愧为缓冲型经典跑鞋。虽然甫着地的触感偏硬,但行进一段时间后就慢慢适应了。行进至圆山河滨公园,转中山桥自行车引道回到左岸,后段加速力道不会因中底弹性而损失,这应该就是 DNA 中底科技产生的效果吧。而首航后,Brooks Ghost 11鞋底表面的耗损情况,几乎没有影响。
高温、体力考验下跑鞋的帮助
第二回测试设定模拟全马比赛中后段,选手在高温下,体力下滑、肌耐力下降的情况,穿着 Brooks Ghost 11 对跑感、跑速是否有影响?测试时间约莫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三点,一日之中最炎热的时段,体感温度在 30 度以上,实测距离河滨 30K。
从新生公园梦想馆整装出发,背负一公升水、两块凤梨酥、五颗盐糖作为补给。我以全马完赛成绩 3:50 为目标进行配速。第一个 10K,Ghost 11 BioMoGo DNA 中底慢慢累积我的步态,调整成适合我的回馈缓冲力道;在维持一定跑姿的状态下,速度持续稳定推进。遇上下桥或上下坡路段,止滑橡胶牢牢的抓地力,让身体动能效率不会减少。
第二个 10K,正值中午酷热时候,汗水、体能流失加剧;补充了两个凤梨酥与盐糖,用冷水降温再继续前进。虽然热气窜满全身,Ghost 11 柔致表布上的透气孔确实发挥了功效,让双脚依旧保持通风干爽。
最后 10K,感觉身体能量已用尽,肚子饥饿感越来越明显,吞下最后一颗盐糖,以每三公里补水一次撑回终点。过程中,脚后跟着地的表面积明显增加,这时全新中底配方的 DNA LOFT 科技,柔软适中又不失回馈动能的设计,搭配 BioMoGo DNA 中底共同演出,整体速度也不致于拖慢。残酷炎热的测试体验,整个很疟心,不过还是安全的完成了。
附带一提这趟 30K 体验,起跑前我刻意将左右脚鞋带作不同处理:左脚鞋带是正常绑紧的固定模式,右脚鞋带是绑紧固定后还加以套入鞋舌上方。跑完结束后两边鞋带依然保持原样,可见 Ghost 11 搭配的鞋带类型,运动行进间耐长、耐速不易松脱。
累积 40 公里的街道、水泥、柏油路面测试,耐磨弹性橡胶完整度几近100%。
附上当日路线轨迹。
路面湿滑时的抓地表现
场地选在台北田径场三百练习跑道,在雨中湿滑路面下,BROOKS Ghost 11 整体稳定度、弯道操控性、鞋底止滑效能,这三项测试结果都在水平之上。
看起来厚实的 Ghost 11 能否跑出速度?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鞋子的重量会决定跑快时收腿动作流畅度, 硬要拿 Ghost 11 与轻量竞速跑鞋相比,太过于严格。所以我会将它设定在全马 3:45~5:00 区间的合作伙伴,回馈力道强、柔软弹性适中、速度感也有,甚至拿来当成 50K 以上超马训练鞋款,都非常推荐。
附上测试路线轨迹。
实测总结
市面上跑鞋品牌琳琅满目,一般人入手购买可能会透过文宣广告,找有明星加持或世界大赛得奖者穿戴的产品;无论哪种方式,先了解自己体能状态、完赛或训练目标,再来挑选适合的鞋款,除了追求成绩表现,更要跑的健康、跑的开心。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 Brooks 品牌,依照不同跑步需求规划了「四大象限」,Ghost 11 缓冲避震鞋款是其一的经典设计,欢迎热爱运动的你们一起来体验。
纽约马别注限定
而应映 11 月的世界跑步盛事,纽约马拉松,这款 Ghost 11 跑鞋也推出了纽约马拉松限定的配色,利用艺术家 Roy Lichtenstein 的普普艺术风格,来呈现纽约的多元与缤纷,也别具玩味,对于喜爱与众不同的跑者是个亮眼的新选择!
大智若愚王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