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SOLE测评丨轻松快乐跑 - Joyride Run Flyknit
当你以为Nike React已经满足? 又或者是刚刚才适应这种缓震? 说时迟那时快,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缓震技术,名为Joyride。这是由多个TPE 缓震颗粒构成。以Joyride Run Flyknit为例,中底的缓震颗粒就分别由四个区域的缓震颗粒舱组成,这些缓震颗粒都具备独立的延展性。
总觉得Joyride Run在外观上混合了几位前辈的特色,当然这个是比较主观的看法,例如鞋面(即鞋舌附近)所用的物料参考了Air Huarache Run,足踝两旁的稳定带(即置顶的鞋带孔) 参考了Air Presto,还有鞋带孔的设计与Epic React Flyknit也非常接近。
舒适度
假如想试真一点Joyride Run的缓震粒效果,以及把它定性(快鞋、慢鞋、休闲跑鞋)之前,建议先进行路跑测试,于比较硬的石屎地(水泥地)上全力感受那种簇新的缓震感。把Joyride Run套上脚时,脚掌会很明显的感受到鞋垫中间位置有异物突出,及顶着足弓。起初是不太适应的,直至行了一段时间才会自然地平伏起来。后跟鞋领的填充料有一定厚度,另加袜套设计也间接令足跟完全地贴紧着。亦因为这一点,鞋码方向可倾向大半码或改着薄袜去适应。这个就是于跑步前首次体验Joyride的快速评价。
Joyride Run Flyknit整个鞋身的包覆感较强,绑紧鞋带后基本上鞋内从鞋头至足跟已经不设多余空位。要提醒各位请准备一对高于鞋领的袜子,因为几次换上较薄的船袜或no-show袜时,无论是日常出街还是慢跑都会磨损后跟的表皮,也许是新鞋的缘故,也许是上述提到足踝位置的多层包覆而引致的不足之处吧!
缓震性
现在就轮到主菜Nike Joyride缓震系统,先来看看它的设计原理,不同区域缓震颗粒舱的大小设计源自于足底各部位在运动时与地面的接触方式。例如后跟位置的缓震颗粒舱相对较大以增强缓震,而足尖位置的缓震颗粒舱设计是为了促进跑步时的平稳性。Nike Joyride 缓震科技能够带来独特的穿著感受就像在踩在泡泡上一样,为跑者带来个人化的缓震体验。
在测试了大约150种材料后才最终确定使用TPE材料来打造Nike Joyride缓震颗粒。缓震颗粒舱的设计能够防止缓震颗粒在足底过度移位,引起足部不适。对于不同版本的Nike Joyride产品,设计团队都对缓震颗粒舱的分区进行了调整。缓震颗粒均匀分布在缓震颗粒舱内,且与分区调整一致,能更好地适应跑者步伐。例如,假设跑鞋中大约共有8000颗缓震颗粒,约50%的颗粒会覆盖脚跟区域,而约5%的颗粒会分布在脚尖处以提供缓震。
这次Joyride带来的脚感体验确是需要时间适应,每次套上脚时也总会感到那堆缓震颗粒顶着你脚掌。不过于跑步过程中大概只需跑50米左右的距离便可适应。如果以回弹力和缓震性来比较的话,Joyride Run Flyknit的缓震性会来得比较明显,每一步着地的吸震力都恰到好处,反而是能量回馈的反弹力在这里不算明显,跑感上Nike React提供的回弹力略胜一筹。
耐用度
鞋底没有太多抓地纹路,基本上黑色部份就是接触地面的位置,即使是透明的位置也用了粒状纹路。原本以为抓地力一般,但其实发挥一切正常,只是恰巧于一次毛毛细雨下在运动场跑圈时轻轻的滑了一下,有可能是跑动中以中底白色部份的泡绵着地所引致。
鞋面的耐用度以Flyknit覆盖,暂时未有被勾到的情况出现,反而担心的是中底白色部份,就图中所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路跑洗礼后已开始变色,也证明该位置也较多时间接触地面。
总结
综合以上几项的着后感,得出Joyride Run Flyknit以针对轻松跑为主,对于马拉松式的长时间训练跑就不太建议了。其实以外型来说,可塑性很高,跑步之余也不妨试试配搭不同的造型,例如牛仔裤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小题大做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