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SOLE测评丨Air Vapormax Flyknit
人总是不易满足,就是有了这种心态,成就了不断改进的原因。1987年出现了Air Max 1,成为第一双外露气垫波鞋后,品牌并没有停下脚步,其后衍生的Air Max 180、Air Max 93、Air Max 95、Air Max 97、Air Max 360等等......气垫的分布以及大小都随之而改变。
今年推出的Air Max 270,据闻后跟气垫的容量更增厚至3.2cm,是暂时最大的配置。趁着3月26日来临之前,就试试上年Air Max Day推出的重头戏 - Air Vapormax Flyknit。且看看跑步时是否有腾云驾雾的感觉吧!
舒适度与缓震:
一体化的Flyknit犹如第二层皮肤般,绑上鞋带后基本上已非常紧贴着脚背,轻巧之余,透气度也什高。无论是跑街还是跑运动场,只要是起动了,也不难感到气流会从鞋面渗透进双脚,这就是全Flyknit鞋面的功劳。
很多试过Vapormax的都说鞋笼偏窄需要大半号。是的,正确来说应该是由于去掉了中底,Flyknit与Max Air直接相连,间接令足弓位置收窄,从而感到两侧有股压迫感,而True size的情况下更令脚趾于柔软的Flyknit下毫无保留地现形!因此大半号是建议的。 缓震方面:
在推出Vapormax以来,于未尝试踏出第一步之前一直认为直接踏上全掌大AIR的感觉会非常柔软,现在试过后才发觉幻想与现实总存在一点距离,可以理解为幻想的棉花糖与现实的橡皮糖。但作为一双实战跑鞋,Vapormax也带来了另一番的体验。首先,大多采用全掌气垫的跑鞋鞋底多是一整块而横切分割位较少,主要利用前掌一至两节小坑纹以增加屈曲度,而Vapormax的气垫分布则照顾到前、中、后掌之余更大大提升了双足的活动部分。另一有趣体验是静止时如果将重心向后倾斜,前掌微微向上而令脚跟受力,重复这个动作下除可用双足感到回弹力之余,视觉上亦见到后跟AIR不断被挤压出来,治愈感十足呢!
支撑:
在运动场的平路上跑可说是完全发挥到Vapormax的大容量气垫,特别是用力蹬腿后的回馈更为明显,每一步都充满活力。相反,如果步幅愈小或是当休闲散步之用,其回馈性相对有所下调。两侧Flywire的作用在此非常简单,就是加固侧向的稳定性,好让入弯道时免于过度外翻。
不过分割式的外底设计在街跑上偶有出现问题,原因是路面不平而鞋底分割坑纹距离较大,有时候会卡在一些渠边或凹槽。当然这一点是可以避免的,就是专注前方较平坦的跑道就可以了。
耐用度:
要达到直接踏在AIR上及减轻重量,当然要付出点代价,没有多一层外底包覆着AIR,鞋底突出的的粒状就是建基于AIR之上作为与地面的接触点,而这种触地感显然有点新奇。至于外底的粒状经过多次路跑后已由透明蓝色变成灰色,损耗情况没想象般快,当然也希望不要那么快吧! 总括理来说,直接踏在AIR上的体感怎样说也是值得一试,加上推出以来配色多不胜数,总会有你的心水选择。而近日Air Vapormax Flyknit亦已推出了第二代,主要分别在于加强了后跟的支撑性,期待会有更多经典配色套用于Vapormax上之余,也期待加入更多不同形态的鞋面成为混合款式。
小题大做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