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 KENLU丨轻型火箭 361° PACER ST

测评档案 KENLU丨轻型火箭 361° PACER ST

    2020-02-16 21:32:30
    10 0

笔者装备中拥有 3 双 361° 的稳定、支撑型鞋款,对于 361° 相似系列的质量可说是很有信心,但却一直没机会试穿他的轻量鞋款,或许是老天听到我心里的声音,这次让我有机会测试 361° 的轻量鞋款 – PACER ST!说实话,我蛮期待的!


                                             


外型设计

打开鞋盒看到 PACER ST,耶~好亮的颜色,因为已经很久没看到荧光绿为主的鞋款了,这个开箱见面确实让笔者印象深刻。再仔细看看 PACER ST 的外型,会发现…

不论从上面、侧面、后面欣赏 PACER ST,都觉得像一双足球鞋,流线而修长,而在白色中底的造型部分,则是让笔者特别欣赏的,侧视波浪状的弧线搭配有如大理石山壁般充满力道的刻痕,让整个外型在流线外,也加入了力量的视觉感。采用无缝线及无接合处的科技网布,提升服贴度的同时也减少不必要的重量,再搭配大量多种尺寸的透气孔让 PACER ST 看起来相当清爽,而在鞋身后半段,则将品牌 logo 与鞋面用多重线条呈现,营造出残影般的速度感。

在视觉比例上,PACER ST 入脚处的部分显得比较大,换句话说是「开的比较多」,第一时间判断,因为是为了让脚踝有比较好的灵活度,并保留给配速较快时脚踝的前倾空间。






鞋身结构

有别于之前体验过的 361° 稳定、支撑鞋款,结构较为繁复,PACER ST 结构明显较为简单,重点如下。


Fitz-Rite midfoot 中足支撑系统:这在笔者上一双体验的      SPIRE 4 也有相同的结构,看来这可能会是 361° 之后的主力科技。他是一种把支撑结构做于鞋身内层的技术,在不影响外观下保持结构支撑性和保护力,而且不用受限于要整合品牌 logo 外型和结构需求的考虑。



Pressure Free Tongue 无重力鞋舌:为了达到鞋款的轻量需求,鞋舌做的相当轻薄,让跑者的脚背可以简单、舒适的被包覆住。在鞋舌的手指抓取处有做塑形设计,增加跑者接触、移动鞋舌时的掌握度。





中底组合

PACER ST 的中底部分,以 361° 的招牌科技为 QU!KFOAM 主体,再针对轻量缓震鞋款的使用特性,做厚度、比例上的调整。


QU!KFOAM:361° 招牌缓震科技,比传统      EVA 多出 30% 的能量回馈,主要负责冲击吸收的任务。



QU!K SPRING+:新推出的中底科技,361° 表示该款材质较      Lite EVA 多出 13% 回弹率,而且具有快速反应的特性。



QDP 快速动力效能系统:由 3 种不同材质所组合成的堆栈配置,也就是鞋垫 + 上述两种中底材质。在不同材质作用和跑者动作力学下,将冲击力吸收转,再转化成为回弹推进力的效能。



前掌      ESS 片配置:这一部分其实是在官方网站的资料中提及,因为在外型看不出来 (不能把鞋子切开~XD),但稍微研究了一下,应该是一种类似于 TPU 的塑料材质,这种材质具有良好曲折反拨特性,可以协同跑步的本体动能与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加脚步推进力。






鞋底配置

鞋底部分,笔者认为是在精简重量和保持舒适度的方向下,尽量减少繁复的科技,以必要的配置为主,搭载了 Flex 4Foot 前掌易驱式推进系统 + 后跟压力释放窗。PACER ST 的鞋底线条相对简单,并采取粗大的沟槽设计,此设计也给了鞋底较多弯曲空间。其中,有一条跟后跟压力释放窗连结的纵向中线沟槽,让跑者足部落地时能藉由材质溃缩和结构方向将压力释放,发挥避震效果与力学引导作用。



实际跑感

鞋测的训练状况大致如下(6 次):
地点:校园 200m PU 操场 / 配速:5:00~5:30 / 内容:配速跑 / 里程:8K / 次数:4 次
地点:大安森林公园外围 / 配速:4:00 / 内容:800M 间歇,间停休 3 分钟/ 里程:6.4K / 次数:1 次
地点:福和桥柏油路 / 配速:4:50 / 内容:节奏跑 / 里程:15K / 次数:1 次





实测分析-推荐点

第一、贴地灵活
如果有一个从 1~10 分来表示鞋底由薄至厚的量表,那 PACER ST 应该是 4.99 分吧 (笑),为什么是 4.99 分呢?当你实际练跑时,你会觉得它鞋底确实偏薄,但又能感受由材质缓冲与结构溃缩的保护力,不会让你马上接收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却又能感受到真实的路感。真实的路感会让你对于脚底动态、肌肉回馈有更高的掌握度。




而当你想加速时,PACER ST 也可以很快的响应双脚,跟上你的脚步,即使在 PU 跑道上,都不会产生拖泥带水的状况,反应相当灵活 (跑速度课表时,这方面的表现相对重要)。







第二、轻盈安心
从拿到 PACER ST 开始,你就能知道它是一双轻量鞋款 (单脚 264 克),实际跑起来,确实没有太明显的重量,但鞋子也不是说轻就好,而是要轻的正好。PACER ST 给笔者的脚感是「嗯,是轻的~但也是安心的」(笔者有时对于轻量的鞋子会有种保护、支撑不够的疑虑)。应该说 PACER ST 在轻量化的方向下,该有的避震、保护还是具备的,并没有因为追求轻量而失去其它的重要功能。笔者当时要穿 PACER ST 去 4:45 跑 15K 柏油路时,原本还有点担心,但跑完觉得「OK 的嘛~」(笑)




实测分析-考虑点

第一、支撑性
PACER ST 的中除了采用缓震材质和前掌的 ESS 片外,并没有其他的鞋身结构 (例如 TPU 放射片、玻纤支架等),因为如此,加上轻量而精简材料的设计,PACER ST 的抗扭转、鞋身支撑性偏弱。跑步距离较短时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跑超过 10K 以上时,慢慢的会发现你的脚掌/足弓需要多用一些力保持稳定和弹性,如果距离更长,肌肉相对就要辛苦些。




这对于本身肌力足够,或是没有把 PACER ST 当作长距离鞋款的人来说,问题较小,但如果不是上述对象,可能要评估一下你的脚掌/足弓是否准备好了?





第二、鞋带
这部分,其实很简单,就是笔者觉得鞋带有点不好抓(太薄、太软),而且如果绑单个蝴蝶结的话容易掉。虽然这是属于可以手动解决 (特殊绑法/打两个结) 的问题,但有时又觉得,要重绑或脱鞋时还是有点麻烦…



整体归纳

在笔者心中,361-PACER ST 适合做为 10~15K 左右的训练鞋款,兼具轻量、保护、舒适,不论是慢跑、间歇、配速或竞赛,它能满足你对一双轻量好鞋的期待。但如果你的跑步距离会超过 21K 或是本身很要求支撑性 (或扁平足) 的跑者,除了考虑自身的肌力是否足够外,最好实际到门市试穿一下PACER ST,感受一下这双鞋支撑性。



另外,笔者属于中等身材 (180cm/72kg),如果是较为壮硕的跑者们,也建议直接穿着试走看看,因为笔者推测 PACER ST 的轻薄中底和简单支撑在面对这类型跑者时可能会比较吃力。要设计这种全能鞋款本身就是个挑战,因为必须顾及很多要件和状况,但全能跑鞋又是大众跑者所想拥有的。入手鞋款前,试想你会把 PACER ST 当做哪一种训练伙伴?定位对了,相信会合作愉快~不然,只好主人多出力一点了~



原文链接

 

大智若愚王留美

测评档案 KENLU丨轻型火箭 361° PACER ST

10 0
大智若愚王留美
TA的文章

KENLU丨Don Issue 1之不负责非专业鞋评

身高:174cm 体重:70kg 脚码:US9 脚偏宽 脚背偏高 场地:室外油漆地 水泥地 病史:右膝内侧韧带旧伤 右脚踝惯性扭伤 实战时间:2/28购入至现在 已实战七次 每次实战约二至三小时 打法 :四投三切三传球 急停跳投 无球跑位 黏人式防守 偶尔抢篮板 现役鞋款:使节9 HD2017 退役鞋款:士兵9、10、11 Kobe11 KI4

KENLU丨All star pro bb low测评

当初高统刚发售时,就感觉会出low的版本.因为是参考All star系列(高低统都有)打造的鞋型,且对这复古造型有些偏爱,且想平常也可逛街着用,故等后low发行时选low版本入手. 首发黑白时还犹豫..等白红出来就决定是它了....

KENLU丨古典简约的机能篮球鞋款重生 PUMA Sky Dreamer

差不多十年之前,低筒球鞋成为了主流,更强的灵活度,让跑动更加顺畅灵活,但同时也减低了重要的脚踝包覆。但也没有说哪种筒高才是最优秀的鞋款,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自己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像我自己多年来还是喜欢高筒设计,小时候多次伤痛总是有些阴影,选择上还是不自觉得喜欢上高筒球鞋。所以正当 Kyle Kuzma 穿上 PUMA Sky Dreamer 上场,带点复古外型,却又有实战能力,大大击中了我的心坎。

KENLU丨老鞋评测:来自東洋的火焰Asics blaze Nova

这双鞋个人觉得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在穿上脚时,需要费点时间。其他并没有特别的问题。 穿这双鞋不一定要穿篮球袜,因为穿较厚的袜子,反而会穿不太进去。 这双鞋推荐给喜欢切入的球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