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球鞋评测丨很黄很暴力!特点鲜明的Big3x小黄人
本文转于虎扑装备区
由作者“一起TripleQ”发布
在完成那一记犹如天神下凡的单手抡臂360度转体大风车之后,戈登在全场数万名观众的惊叹和欢呼中,脱下了脚下的球鞋,这是与他刚刚签下数年合约的中国品牌361度特意为他今夜夺冠而准备的一双冠军之靴。
志在必得的戈登脱下了脚下的球鞋,一方面是准备庆祝自己夺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签约品牌的球鞋在扣篮大赛的舞台上获得更多曝光。——《冠军之靴惨遭黑幕?相比之下这双鞋尽显人间真情》
而这双因后来发生的“9分事件”而被大家熟知的球鞋就是361度特意为戈登准备的Big3系列的第二代作品。
至于Big3系列,在扣篮大赛之前,虽然身为361篮球鞋系列的拳头产品,但是因为品牌对篮球鞋的投入并不多,因此也没有过多的音量。所以“9分事件”也算是一次因祸得福的天降营销,成功让Big3系列获得了一次深入人心的机会。
我本人当然也是在扣篮大赛被种草,当时就对这双首次搭载了Q弹超科技的篮球鞋充满了兴趣,但一直没有等到心仪的配色,因此迟迟没有入手。直到前几天朋友给我寄了一双Big3x小黄人,才心满意足地拔了草。
因为穿去打球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只能简单地评测一下这双球鞋。不过因为这双鞋的特点过于鲜明,所以个人感觉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能将它们摸清。
照例还是先从外观开始
实不相瞒,看到这双鞋的第一眼,有一个词就从我的脑子里蹦了出来,那就是——很黄很暴力!
“黄”来自于鞋身的主体颜色,也是这次联名主题小黄人的标志性颜色;“暴力”则是鞋身上多处功夫元素的体现。当然绝大多数朋友估计跟我一样,第一眼看到后可能会短暂地懵逼——又是小黄人又是功夫,到底想表达个啥?
后来我才在微博上找到答案,不过因为这部用来带货的小黄人2电影档期推迟到了明年夏天,所以使得这双鞋上某些为了配合电影上市的主题元素看起来让人有些不知所云。
比如后跟的小黄人闪卡下的中底开窗处突然冒出“功夫”两个字,然后旁边的TPU上又出现了李小龙标志性的四道抓痕,如果不是对联名的小黄人2电影情节有一定了解,恐怕抠破脑袋也没办法将这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元素关联起来。
而且尽管四道抓痕是从李小龙《龙争虎斗》中借鉴而来的元素,但因为竞品多年来的运用,早已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这里再用起来总感觉有一些过余,或许会有更好地表达方式?
当然,“过余”也正好可以概括我对这双Big3x小黄人外观的看法:本来这双Big3的鞋型已经足够惊艳——倒“3”字型的TPU使得整个鞋型修长无比,配上前掌大面积多纹理mono编织鞋面,给人一种精致感。但加上众多“不知所云”的联名元素之后,反而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增加了不少跟消费者沟通的成本,尤其在小黄人2电影撤档的背景下,确实显得有些尴尬。
好在这双Big3x小黄人上脚之后还是很漂亮的。黄黑双色营造主体氛围,点缀上红色的细节,算是少见的看起来协调的以黄色为主体配色的球鞋。
接下来再来说说它的上脚体验
首先还是从我最好奇的中底缓震科技开始说起。这个名为Q弹超科技的中底发泡技术,按照鞋企的一贯套路,在这双BIg3上完成了从跑步到篮球的移植。而因为361的跑步鞋据说在跑步圈内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因此让我对这个科技的兴趣陡增。
在拿到实物之后,发现Q弹超科技的外观很像李宁的Lightfoam,二者表面都有一些不规则的发泡纹理,但在触感上,Q弹超科技的硬度明显要更软。上脚之后的感觉与触感一样,尤其是在后掌,能够明显感受到Q弹超在受到压力之后向内外两侧的扩张。虽然官方对Q弹超的回弹很有信心,但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回弹并不是很足,甚至有一些塌陷感。与此同时,外侧包裹Q弹超的橡胶在后掌处还特意开了一个小窗,本身这块橡胶的硬度就欠佳,再加上特意开窗,就造成了被大家广为诟病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为了展示科技而牺牲了部分实用性能,这点颇有些弄巧成拙的意思。
前掌在这一点上就处理的比较合适,无论是防侧翻的设计还是贯穿整个四分之三中底的TPU,都给到了前掌不错的稳定性能。然后是这双鞋的鞋面。首先,在鞋盒配套的卡片里有一张名为“3DKELL”的卡片,介绍了这双鞋搭载的鞋笼科技。但在反复观察了鞋面内外两侧之后,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科技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但是能够清晰看到的是:这双鞋的鞋面用到了分区域的mono纱和普通纱线,纹理细节变化丰富,但鞋背处mono过于集中且面积太大,使得鞋面强度受到影响。而且奇怪的是,整个鞋面包括一体式鞋舌的内侧都没有泡棉填充,进一步导致鞋面强度严重不够,反应到上脚穿着体验上,就是鞋面的支撑性严重不足。
同时值得一提的一点,由于缺乏填充,鞋头处的贴膜显得非常硬,上脚之后顶脚的现象非常明显。而因为这双鞋是根据小黄人2电影此前的档期安排,在Q2季度上市,所以鞋面的这些操作大概率是为了透气性所做的轻量化设计,但一味地追求轻量化而牺牲实用性能,早在已经夭折的Crazylight系列就被证明过是行不通的。
看到这里,想必这双鞋鲜明的特点大家也了解的差不多了。由于设计初衷上的一些缺陷,使得这双鞋并不能胜任高强度的实战场景,因此我也没有长期穿着它进行实战体验,不过好在诸如楦型、抗扭转方面这双鞋都表现的还算不错,因此拿它作为一双低强度的综合训练用鞋还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这个鞋型对今年的球鞋市场来说,还算挺能打的。
boomboo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