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KENLU丨Adidas Stycon BOA
本文转于“KENLU”网站
Adidas Stycon BOA
没错,这其实是一双(顶级)网球鞋。
会入手这双鞋子主要的原因 :
1. 最近期极客鞋谈的主题是"网球鞋是否可以拿来打篮球?",提到由于网球运动的特性,经常出现高速冲刺之后急停的动作,所于对于鞋子的抓地力跟侧向移动的支撑性要求甚至比篮球鞋还要高。其中介绍的鞋款就是本次主角Adidas Stycon BOA,因此才知道这双鞋子。
2. 此鞋的特色是 ”袜套、无鞋带” + “BOA旋钮式鞋带收放系统”。由于最近疯狂爱上Adidas的无鞋带/袜套鞋款,包括CE2017 PK及N3XT L3V3L都是目标收入列表。于是此双鞋就必入啦。
3. 2-tone的外观设计,织物面料,亮橘色大底,这颜值太骚。而且不知为何让我想到大学曾经穿过的Converse Wade 1.0,情怀加分。
由于拿到手的这几天外面都在下雨,所以只能先来个静态开箱,待之后室内场实战再来补上实战心得。
这种无鞋带鞋款,首先要看的就是穿脱的难易度,以及穿上后的包覆性。
实际测试其实还蛮好穿上的,袜套的弹性很好,后跟有提带(尼龙布,感觉很耐用),可以拉开至脚轻松穿入的宽度。鞋身有两层,除了外面的织物面料,内层还有袜套跟内靴,所以穿上就可以感觉脚被很好的包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前掌的宽度适中,窄脚的人穿厚袜可解,但宽脚的人可能会觉得夹脚。
一般的Stycon型号就单纯是无鞋带,只有这款白黑橘配色搭载BOA旋钮式鞋带收放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有两片弹性绷带包裹住脚背,然后以绳带链接至旋钮系统,透过旋钮调整绷带的松紧程度。我觉得这个系统真的太简单、好用,调整只要两秒不到就完成,比传统鞋带还要花很多时间重复拉紧绑紧的动作,节省很多时间力气。相较Nike的Adapt BB,结构、操作比较简单,还不用充电.....感觉是更适合普及到更多鞋款的方案。
至于脱鞋,稍稍比穿鞋要多练习一下,因为后跟两侧有两个厚实的小枕头,鞋子包覆又很好,没甚么空间可以"乔",但基本上也是不需要耗费太多力气就可以脱掉鞋子。虽然Adidas很贴心的附上鞋拔跟一纸穿鞋指南,但我觉得应该是用不到XD。
结论是BOA系统对于鞋子的包覆及固定是个完美方案,此卖点的确有发挥它的作用。穿脱容易则是更为加分。
中底是Bounce,对于Adidas是非常成熟的科技了。优点是较Boost/Lightstrike韧弹,对于喜欢切入的地板流打法来说,可以提供优异的反应性;缺点则是缓震极限不高。以网球来说,强调反应性,不注重缓震的调型再合理不过。至于拿来打篮球,其实Adidas篮球鞋用Bounce中底的不要太多,所以不会有甚么问题....顶多对于大体重或是跳跳人打法的比较不友善。另外韧弹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提升整体鞋底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对于经常变向、急停的打法,可以降低扭伤的风险。
大底科技是Adiwear,据说是非常硬、非常耐磨的材料。搭配上人字纹,可以想象抓地力与耐磨度都会非常变态。感觉内/外场兼用没问题,买一双放车上可以应对任何场地情况。
鞋面支撑,在脚跟周围有扎实的硬质材料(中国叫港宝),保护性充足。鞋身外侧虽是织料,但仔细摸会发觉内里有一层硬质材料,不过面积不大,实际保护作用还待实战验证。 前掌黑色部分,即大约有3/5的面积是以网格状的软质橡胶覆盖。猜测此设计优点,一是保护前掌被踩到时不那么痛,二是增加稳定性(限制横移时鞋内侧的形变),而且网格状的结构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不会让脚趾跟脚背觉得夹脚、不舒适。
最后总结一下,以此鞋的配置跟静态测试,感觉上拿来打篮球是没有问题(想想鞋厂连Dame 6跟PG4这种有明显缺陷的鞋款都敢拿来当签名鞋卖了....还有甚么好怕的囧)。
无鞋带+袜套+BOA系统,科技感爆表。
织料鞋身、2-tone设计、亮橘大底,颜值没话说。
Adiwear超耐磨大底,实战时不用再担心打一场50元。
Say no more,快点让我穿着他上场打球吧!!!!
boomboo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