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球鞋评测丨Air Jordan 31 Low的自新之路--实战测评
本文转于“虎扑装备区”
由作者”AKAkEViN “发布
Air Jordan 31 Low的实战性能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评价它是重新改回以代数命名后的最差AJ正代,就AJ31 low的实战性能,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的打法六突四投,身高178体重70kg,应该勉强算得上小钢炮类型的后卫。我不喜欢高帮的束缚感,因此买鞋基本上都是低帮鞋。这双黑白配色的AJ31 low是在2018年我上高三时购入,当时的价格大概是八九百,同期应该还有军绿、海军蓝、黑金这几个配色的价格也比较美丽。
首先要谈的就是为什么我把标题起作这双球鞋自新之路,因为在买这双鞋的前两年,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双非常不合格的实战球鞋,因为不管在室内木地板还是油漆外场地面上它的抓地表现都实在太差劲了,完全配得上第一溜冰鞋的名号。只要打球的时候动作幅度稍大,用力蹬地的瞬间都会有非常严重的打滑,严重影响实战感受。所以我之前一直没有长时间穿过这双鞋实战,上大学之后一直把这双球鞋放在家里,如果没有今年新冠疫情的原因,我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穿着它打球了。上个学期一直待在家里上网课,家里放的实战鞋不多,寒假带回来的也是舍不得打外场的球鞋。憋得实在心痒痒就拿出了这双早已被放弃的31低帮,想着去小区的球场里投投篮应该也不会有大问题。让我惊喜的是,这双鞋在小区里类似操场的塑胶跑道的地面上的表现还挺不错,基本没有打滑的现象(应该是这种地面过于粗糙,根本没有鞋在上面会打滑)。于是就穿着这双鞋在小区球场打了一个学期的球,对它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感受。
我认为这双鞋的包裹性和舒适性很好,尤其是它前半部分鞋身用织物面料,后半部分用皮革面料的组合十分出彩。在我的理解中,球鞋的前半部分需要经常弯折,织物面料的延展性较好,也不会像皮革面料那样厚重,在保证包裹的前提前织物可以提高球鞋前半部分的灵活性;而球鞋的后半部分主要提供的是包裹的稳定性,需要在大幅度的动作中稳定脚踝部位,在这一方面皮革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系紧鞋带以后,可以感受到这双鞋的包裹非常整体,不像AJ32 low,32低帮版本的包裹我认为是脱节的,后跟部分的包裹相较于31 low来说非常差,我觉得主要差距在于低帮版本的后跟设计和包裹填充:31的低帮版本虽然没有高帮版本后部的小枕头填充,但是后跟的包裹感还是挺不错的,海绵填充用料扎实饱满,配合皮质的稳定性和跟腱部分做出的v字型开槽,能提供很好的舒适性和跟脚感;32的低帮版本后跟设计在我看来比较潦草,像是把高帮版本齐腰砍掉,本应该有的海绵填充也很少,实战过程中不是很跟脚,不明白为什么AJ的设计师在这些小问题上反而会退步。
再说说它的缓震和耐磨。这是一双用了全掌zoom的球鞋,自然缓震不会差,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在拥有很好缓震的同时启动感也很好,这应该是得益于flightspeed技术的使用。我不得不佩服耐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用一块flightspeed板就可以解决大气垫带来启动拖沓的矛盾,通过力的传导让球员在启动的瞬间有弹射的感觉,真的很厉害!但是为了让气垫的缓震感受达到极致,将有气垫位置的鞋底做得高出其他部分,形成了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其实之前和之后的AJ正代也基本采用了这样的技术,但是我感觉在31上尤为突出,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有一点不是很稳定、鞋两侧乱晃的感觉,但是基本上没有影响实战感受。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气垫位置高出两侧
暴露出气垫位置鞋底的设计也会加速鞋底的磨损,我的这双鞋的右脚前掌发力部位的鞋底已经磨穿到可以看到气垫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因为我一直在粗糙的地面上穿这双鞋,基本也穿了大半年了,对他的耐磨我基本还算满意,毕竟它不是为外场设计,而是一双品牌顶级球鞋。
如果抛开抓地不谈,这是一双我非常喜欢的鞋子,尤其穿上它之后打球真的很舒服,缓震和包裹都称得上出彩。但是一双鞋毕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既然定位为顶级实战鞋,就应该做出与顶级实战鞋相匹配的鞋底设计,无论在什么场地上都应该有不错的抓地表现。如果不是鞋底抓地问题,它不应该等到在粗糙到不行的地面上使用,抛开防滑性能时才会被人称赞是一双合格的顶级实战鞋。
这是一双本来我永远不会再穿的球鞋,疫情缘故我又穿上了它。球鞋死在球场上,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boomboo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