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迷住你的眼 听懂你的心!高音质集合智能降噪 索尼降噪豆WF-1000X评测
索尼在降噪耳机领域已发力多年,降噪技术已经很成熟,此类耳机早期多为有线,目前几乎全是无线了。
在听过MDR-1000X,WI-1000X以及WF-1000X之后,深感索尼价格制定的高明,想体验极佳的降噪/音质效果,定价2500+的头戴式MDR-1000X肯定还是最好的,它仅有的缺陷似乎只是“影响发型”这一个问题了,而随着同型号二代新品的问世,旧款在双11降至1499的价格,更是奠定了其耳机中超级明星地位,那热度甚至不亚于iphone。
定位稍低一些的售价2000+的WI-1000X,作为颈挂耳塞式产品,因腔体相比头戴式明显小太多,聆听体验也因此不太一样,个人感觉主要是环境声相比头戴式有些许不如,体验该项功能时,需注意将前端设备音量调至尽量低(起码中间音量往下),不过,索尼的技术实在强大,通过headphones connect这款app的五方向声音位置定位功能,竟又巧妙的弥补和优化了原本“环境声”不够强悍的小问题,甚至还进一步确保了出行安全、安稳和乐趣。而且,WI-1000X的音质也相当惊人(接近索尼自家1000档次的音质),基本已经可以作为准发烧友的“退烧塞”收藏了。
而作为三款耳塞中,定位最低(1500+)的全无线耳塞WF-1000X呢?先不说体验,到手时,感觉实物做工还是很不错的,包括随机附送的加长型耳套、舒适耳套以及确保稳定的耳翼支架,这些小东西在做工上都很令人满意,即便单独零售的话,估计价位也不会低。
WF-1000X的收纳盒也是充电盒,拿着并不算重。材质工艺方面,除了底面光滑,其他部位均为磨砂,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滑、防刮作用,当然也防指纹。日常使用总体挺放心。
由于充电盒边缘圆滑过度,使得握持手感也很好,只是它的体积若能再小一些就更适合携带了……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开盖时,两侧都能掀开,但只有一侧是可以完全打开,另一侧只是物理设计原因,有一定的开启角度,会让人误以为也能打开,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损坏盒子。尤其是暗光盲操的话,一定要谨慎些。
日常充电时,把俩耳塞一个个的塞进去并按压至“盒内卡扣”卡住,此时塞子尾部的灯会亮起红色,着实漂亮,有科技感——放入即关机并充电。充电1.5小时即满。
关于使用和续航(以下源自官网说明):
充电:
给耳机充电约1.5小时充满(充电15分钟后可播放音乐约70分钟)
给充电盒充满约3小时
注意事项:充电时间可能会因使用状况而异。
续航:
通过BLUETOOTH设备连接时
音乐播放时间:最多约3小时(降噪开),最多约3小时(降噪关)
通讯时间:最多约3.5小时
待机时间:最多约8小时(降噪开),最多约35小时(降噪关)
注意事项:使用时间可能会较短,视编解码器和使用状况而定。
由官方说明可知,WF-1000X的单次续航并不长,鉴于实际使用的复杂性,估计2小时多,因此要留意一旦没电,务必把耳机塞进充电盒,充个10分钟左右,可换来大约一小时的再次使用时间(这个速冲功能很适合外出跑步的你)。连同充电盒在内,出远门时,若路途中无充电机会,WF-1000X(连同使用充电盒)的续航时间总计约7到9小时。
我想,肯定会有人嫌续航不够,即便充电盒在手,这源自内心深层次的不安。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现电量不太多了,你又懒得再掏出充电盒,那大可放弃音乐,只开启降噪享受安静。只启用降噪的话,满电状态下,续航最长达8小时,这么操作是不是感觉太实用了呢?
拿出时,塞子一旦从卡扣中脱离,尾部灯光会变为蓝色,并持续一段时间——拿出即开机。
拿出后,蓝灯缓慢闪烁。
要注意的是,WF-1000X的NFC(一触即连)并不是用耳塞去碰手机,而是用充电盒(底部NFC标签)去碰你的支持NFC的手机。索尼的手机貌似绝大多数都是带有NFC的。另外,one sony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总体感觉,产品搭配方面,最好还是索尼配索尼。
与索尼Z3+手机配对,秒连。耳塞腔体塞入耳道体验也很好,加长的耳套,优秀的阻尼感,加上耳翼支架的辅助,即便是疯狂的运动,也基本不会有任何松动迹象,但出汗的时候,可能还是得留意下。
音质与降噪:
先说音质,索尼内部职员早在德国IFA期间就有透露,WF-1000X的音质设定与300档的索尼耳机MDR-EX650AP基本相当,实际体验觉得还是很不错,只是与EX650AP的音色表现有不同,但水准上仍旧是比较高的水准,至少是要稍微超越苹果配塞earpods,尤其是解析力,比如高频段对器乐的表现,那种晶莹剔透的分离和延展性是让人欣赏的。但并不是说每一个蓝牙前端下,它都能展现如此特质,且WF-1000X并不支持APTX(但支持高级编解码器的AAC),如果对音质要求特别高的话,会偶有音质不够给力的情况出现。
手头有HIFI播放器FIIO X7、SONY Z3+、SONY F886随身听,还有锤子坚果pro和ipad air,这里面苹果设备和F886音质和具体操作体验都算很不错,其中F886作为前几年的安卓walkman自身音质已足够高,即便作为蓝牙输出,也能让WF-1000X展现出明显优秀的声音水准,甚至媲美两百以上的HIF入门级有线耳塞;FIIO X7音质也算很好,只是音量调节体验有些不够顺畅;索尼Z3+作为蓝牙前端时,WF-1000X的响度会明显偏小(要开至最大),若是在室外,或是想体验下“劲歌舞曲”,这种偏小的声压会不够过瘾,但声音的润泽感、密度和精密的解析力又会让人感觉音染动人,适合对音量需求不大的人;锤子手机坚果pro作为蓝牙前端时,音量倒是相当的够用,从响度看差不多是我手头器材中的第一位,只是毛刺感对比索尼Z3+有些许变多,但这种毛刺感不是那种电讯号的“噼里啪啦”,只是声音的细腻感和密度有一点欠缺,但不对比索尼Z3+,适应几分钟,倒也觉得非常不错了。
以上所有蓝牙前端,从操控体验和音质角度来说,手机方面锤子坚果pro虽说不够体现WF-1000X细腻的声底,但日常享用较高的蓝牙音质已经完全够格,SONY Z3+音质高,但音量小;纯播放器中,F886最让我有好感,音质、响度兼具,响度甚至超过FIIO X7。
WF-1000X在理想的前端输出下,流行乐味很好,低频质、量兼具、中频凝聚爽滑、高频延展明显。粗听下音色比较接近HI-RES的动圈耳塞EX750AP,这是令人很满意的一点。
蓝牙连接花絮:
把WF-1000X从充电盒取出,左耳快速戴上可听到“开机”,不用操作左耳底部开关按钮,很爽。如果你搭配的是智能手机(蓝牙也开着),那只要之前有连接过,在语音“开机”后不久,就会听到“蓝牙连接”和电量提示,也就是拿出耳塞就进入了使用状态。而后就可以享用音乐,右耳塞底部那颗按钮(左右耳塞底部各布置了一个),用于操控曲目的前进/后退,或是快进/快退(快进是快速按两下,并最后一直压着;快退是快速按三下,并最后一直压着),可惜的是不支持音量调节……否则操控很完美
另外,若搭配支持蓝牙技术的索尼walkman,像我手里这部F886,是不支持自动连接的(即便蓝牙开启),还得继续使用NFC或是常规蓝牙选择或寻觅连接,不知道最新的A30 A40这些是否可实现掏出耳塞就自动连上。
在聆听音乐时,把右耳塞放回充电盒充电,此时左耳塞依旧在工作。
有时,比如在各个前端蓝牙设备之间切换时,可能会出现左耳塞已在播放音乐了(在手机上触摸播放音乐),但右边还没声音的情况,或是WF-1000X关机后,再开机左耳塞语音提示“蓝牙连接”后不再播报“电量”,那此时可长按右耳塞底部按钮约三秒,按完松开后,左侧耳塞就会播报“电量”多少。即只要左侧耳塞报电量,那就意味着两边耳塞都可以正常工作了。因此——听到“电量”播报声,是你正常享受这款耳塞的前提。听不到的话,那就只有左侧耳塞是工作状态,听音乐、体验降噪这些功能也都可实现。
耳机开机后,默认是不开启降噪和环境声的,待你按一下左侧耳塞底部按钮,会听到“环境声”,再按一下“关”,再按就是“降噪”开启。下载索尼官网提供的最新版headphones connect APP可更智能的享受这些细节功能。比如环境声,还可分为“针对语音”的和“标准环境声”,后者是全指向性的,涵盖周围所有声音,前者是以人声这个频段为最突出,其余声音不会那么明显。使用时可根据自身所处环境,所要办事特点进行再调整,这个APP针对WF-1000X的优化相比WI-1000X(颈挂式)不够细密,当然,日常倒是也足够用了。
此外,开启“自适应声音控制”,便是进入了“智能降噪”状态,WF-1000X内置的传感器会根据你的行动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预设降噪模式(每种行为状态下的预设还可自己在APP上进行调整),只要不彻底关死这项应用,即便手机息屏,你的WF-1000X也是保持在自动感知状态(智能降噪),并会在切换下一个行为状态时,听到耳塞里发出类似“地铁到站”的“嘟嘟”声。和WI-1000X一样,不同行为的切换所需时间不够精准,但也可理解。总体体验算是良好。
降噪、环境声这些实际体验也都属很不错,只是相比最贵的WH-1000XM2还有点不如。即便这样,在降噪类定价1000+的产品中,索尼所具有的优势依旧较为巨大。
最后,说点轻松的。夜里出门,WF-1000X尾部蓝灯时不时的亮起,外人看去还是挺潮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回头率。流线型腔体和亚光工艺处理的香槟金外壳颜色也让人心情变得很好。WF-1000X就是这样,集高技术、高颜值、高音质于一体,在合理的售价内让人垂涎。另,此类型耳机似乎还没有竞品存在,这也会是该型号在未来能持续热卖的外界助力因素之一吧。
person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