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西里,跟着路牌,穿过一处处隧道,驶过见不着路的雾天,见着阳光明媚的时候,那就是小金县到了。今年里非常惊喜的一次旅程在那里,橙山百看不厌,雪山尤为壮观,感受了当地人的饮食,吃了嚼不太动的牦牛肉,喝了期待已久的酥油茶,还有当地人做的酸奶。临走一天六点起床,到了一个观景台看到远处雪山在日照前后的变化,见到缭绕云雾剥离驱散,虽然后来攀顶见着云海,但我还是觉得有点小遗憾,没在这里住上好多天,没能更亲切感受小金县的特色,下次再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离开小金县后,这种遗憾感被每天的工作渐渐平复。每晚我都会看一部电影,侧重关注电影里的场景和拍摄手法,因此那些没能踏足的地方一直是种向往,这种向往也成了习惯。扬州我一共写了两次,越记越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每当想起节奏就被这城市氛围代入,缓慢下来,能仔细想想在扬州走过的一切,就好像对这座城市很熟悉。来到红桥,走过红桥,见着不远处小金山三字,字下是一圆拱门,门前左右各有一狮,不同于大多石狮威风凛凛,两狮低头而笑,造型俏皮,栩栩如生。门顶植被入冬时收敛,没有了郁郁葱葱,干枯枝条错落门顶,萧萧条条,却衬托了门后百年银杏的金黄。门旁小竹生长茂密,此处绿荫遮住大部分墙体,使竹后小院若隐若现,起风时把光吹赶过来,照射使石狮小竹色彩更加饱和。一眼望见门后小院,石板铺地,地上坐落一屋,高挂红灯笼,屋顶瓦砾夹杂青草。屋前放置一石盆,石盆细节奇特却浑然天成,低凹处留有积水,光照下稍有水光,盆上两植物就没看太清了。院里院外分外幽静,空间紧凑,装饰布置的小巧有序,使院里院外显得精致,我一度以为这就是苏州小院,但匆匆两眼后离开了,没能进门一睹屋内风采,也可惜没见着枯木逢春。北面不远的河边就是玉版桥,桥上回望小金山,才知道刚才所见不过是岛上极小一部分。但我想也终会脑补下一个目的地淡化这次的遗憾。后来了解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如今的小金山。红桥建于1951年,桥为木质,后来匠人改为混凝土。门前狮子造于明代,在1961年转移至此,该处本是清朝湖心律寺山门天王殿所在,后人拆除建门。院内石盆为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