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货征文】回顾2013年的一些实战鞋的实战感受 绝对真实的体验
感谢论坛网友 @张易天 的热情参与,对于鞋,没有什么比自己上脚的感受更真实的了。
虽然不知道即将要写出来的这点文字能不能够走进识货君的法眼,但完全凭借着兴趣来说一说2013年的一些实战篮球鞋。也好给大家在2014年选购球鞋时候做一个参数,新款球鞋不一定要比老款好多少,但老款在价格上起码能比新款的便宜不少。为了在性价比的优势,所以给大家说说以下7款球鞋。 reebok answer IV 入手470,上脚时间不到三个月,征战于室内塑胶场地。从外观的设计来说“水滴”比较吸引人,但蓝色的配色去抹去了AI在76人时代的经典。 外型上无外观破损,但褶皱的厉害,原因在我看来是内靴与鞋身之间的空隙太大。43码的尺码刚刚合适,但却感觉内靴与外层包裹的脱节。鞋内没有鞋垫,直接与中底连接,感觉鞋内有点滑,好在内靴包裹较好,以缓解了这一感觉。 实战感受,球鞋上脚舒适度高,但实战中的启动与急停的效果略低,中底设计是符合人体足部的特征的,前后掌凹陷,足弓处较高,足底紧贴鞋面。外底的TPU的抗扭转性很好,支撑效果好,对脚步的灵活性没有限制。但鞋身重量偏重,而鞋底耐磨度不高,鞋底纹路一般,抗磨损的效果较差。 建议:体重偏小和足部偏瘦的朋友上脚,码数选择略微偏大半码(穿42的选择42.5),球风适合于灵活突破者。冬季上脚打球的好选择,透气性几乎为0。 Nike zoom BB 1.5 入手一年整,实战半年。从外形来看,球鞋的整体效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形,原因与鞋身有关。虽然没有皮革对于足部那样的包裹感,却能够让球鞋有很好的支撑效果。并且在清洗和打理的时候也比较简单。与大多数的塑料鞋一样,鞋底对脚型的贴合度一般,不是后跟不舒服就是前掌有些夹脚。所以这双Nike zoom BB 1.5一般都是新鞋上脚的时候比较尴尬,而传到后面就很合适了。球鞋的缓震的效果值得称赞一下,虽然只有前掌ZOO+后掌PHYLON,但在外场感觉比较够用。后掌两侧延伸于后跟的tpu,对足踝的保护比较放心。 实战感受,鞋底耐磨效果比较好,虽然是大切割面的人字纹也在急停方面起着作用。启动效果一般般,突破时候的第一步有种拖累的感觉。 建议:适合大多数体重和大部分的脚型。当下淘宝价格应该跌至500以下了。 Lebron X 入手一年,实战时间差不多三四个月。如果不是有fuse,估计这款Lebron X的鞋型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看来注重于球鞋外观的朋友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塑料球鞋,这面容如同打了防腐剂一样的好啊。fuse材质无破损,因为上脚实战者身宽体胖,主打中锋位置,无突破。全掌Zoom Air气垫深受体重较大的朋友喜欢。讲一句大实话,一般打球的朋友,还是不好选择Lebron X。理由比较简单,鞋底不耐磨,启动和急停一般,缓震性优良,但需要你的质量来支撑。鞋带还老掉,根本系不紧。一场球下来,肯定要被队友骂街。不过Lebron X上脚舒适度非常高,并且在包裹上也做的不错。选择者就看你怎么在乎了。相对于Lebron 11,这款要好的多。价格也便宜不少。 在2013年,塑料鞋也开始进军国产球鞋领域。入手近一年,实战近半年。鞋面部分已开始氧化,而类似于fuse的网状材质也有一定的破损。不过情有可原,近一年的实战,足够荒废很多其他款式的球鞋了,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依旧是一双完整的球鞋。耐磨效果很好,虽然没有在水泥地上试过,但却是经常性的塑胶外场,想比较同款性的球鞋来说,效果的优越性已经足以显现。TP9又是一款只适合后卫身形的小个球员。球鞋无论是在灵活性,还是在启动与急停的效果上都能做的很好。唯一的坏处就是有一些顶脚趾,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大拇指了。鞋底中部的TPU对足底的抗扭转效果优良。而淘宝价格也仅仅200左右就可以入手了。 入手一年,实战近4个月。这款番茄炒蛋配色的hyperdunk 2012可以说是一款跨越三个年头的球鞋。2012年推出,横行整个2013年,并在2014年的时候NBA赛场上你依旧可以看到他的踪迹。鞋面的破损程度应该算是能够接受的程度。hyperdunk 2012是一款包裹性和舒适性较高的球鞋,flywire对于整个脚面的包裹是没有什么缺陷的。XDR的耐磨橡胶大底让鞋底的寿命更长,相信大多数人的HD2012的鞋底还是可以艹的。 实战感受:这不是一双十分有优越感很强的的球鞋,但它的确是一双实战好鞋。他的确能做到了一双好鞋的一切要求,但在每一项上都不突出,没有一种感觉让你有太多的赞美之词。 Li-NING Wade Encore 入手半年,实战近半年,实战过塑胶内场与水泥外场。个人在2013年度最爱的一双篮球鞋。韦德返场身上的口水要比韦德之道少的多的多。它似乎完全被韦德之道埋没了一半。但却不能阻止它成为一双不错的实战球鞋。外形设计就不多说了,给个赞。近半年的实战也没有让鞋身有太多的变形,甚至于对皮质的损伤都不是很大。当然唯一的伤害就是鞋底的碳板了。其实这种伤害并不是因为在球场上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在平时压马路的时候踩到石子或者其他的划伤。说心底话,感觉到了一些可惜。 实战感受:耐磨看来是一般的,虽然上脚很多,但大部分还是内场,后掌内侧的水晶外底已经摩穿了。整双球鞋的上脚缓震感其实一般,有的人说他硬入板砖也不怎么夸张,但在球场实战的时候却能够体现球鞋B+C的缓震性能。球鞋重量一般般,而因为“天窗”的升级,也提升了一些透气效果。不过球鞋包裹感一般,所以提醒各位,鞋带是有必要系得紧一点的。 建议:不偏码,适合与多数人群。比较适合内场。是一款压马路的利器。虽然韦德之道已经很难买到了,但韦德返场却还是能淘到不少。但价格估计在650之上,偏贵了点。 adidas crazylight 3 入手近半年,实战近三个月。主要是在塑胶内场和木质内场实战。adidas crazy light 3最大的感觉就是轻。轻质让启动的速度的确快。透气性应该以上球鞋中最好的一双。我很喜欢adidas crazy light 3后跟处的TPU的设计,对足跟锁定的感觉不错,高帮的设计也让包裹感觉良好。瘪平的鞋带也不易脱落。可以说adidas crazy light 3是一款实战好鞋,但在某种感觉上却很平庸,让人感觉不到这款球鞋的亮点。 甚是平庸。 总结了7款球鞋,也都是大家平时打球能够看到的球鞋。不知道自己说的这些对大伙有没有点帮助,以上的球鞋都是在2014年之前推出的,所以也基本都是在折扣价的范围。相信大家的经济能力也能接受的了。好了,关于实战球鞋我就推荐到这里,希望能够入的了识货君的法眼。 PS:(以上七款球鞋,分别是本人和两位朋友的球鞋,其感受也是两个朋友的真实感受) |
快捷购买
现 价 ¥0
促 销 信 息
请 选 择 颜色 / 尺码

识货推荐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