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解密Nike Uptempo的家族史
这次要对比的几双鞋都属于复古中的经典,分别是皮蓬等一众明星上脚的Air More Uptempo,国内俗称“大AIR”。
小鱼费舍尔经常穿在脚下的Air Max Uptempo国内俗称“老鱼”。
为什么要聊这些鞋,一是因为从前年到今年,NIKE做了很多企划活动包括“热血十二魂”以及“AIR MAX DAY”(当然这个活动是为了推广VAPOR MAX 跑鞋的),顺带着这些活动也将UPTEMPO AIR MAX PACK打包了三双鞋进行了复刻。
再加上去年就开始各种配色进行复刻的“大AIR”和去年年初开始复刻的韦伯1,NIKE这两年不断进行的AIR MAX篮球鞋的复刻也勾起了我们对九十年代中期开始AIR MAX篮球鞋随着跑鞋不断推陈出新从而百花齐放的那个年代。
“老鱼”、“大AIR”与“水滴”被誉为大气垫90年代三部曲,这款Air Max Uptempo 97上脚的球星实在太多了,不能以一个人为标准,即便当年皮蓬拥有了与Air Max Uptempo 97一样气垫技术的Air Pippen一代篮球鞋,但他也穿了一阵时间的“水滴”Air Max Uptempo 97。
此外还有基德,雷•阿伦与加内特都穿过,这款鞋的Max Air气垫从中掌到后掌真的是一整片式的了,为此后的整片Max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聊聊那个年代称霸球场的经典Uptempo家族们。
配置
NIKE Air More Uptempo 中底采用前掌矩形AIR MAX+中掌条型AIR MAX+后掌U型270度AIR MAX, 防扭转PHYLON中底,鞋面是皮质鞋面加弹性鞋带。
外观
作为“蝙蝠侠”皮蓬比较有代表性的鞋款之一,虽然不是他的签名鞋,但是因为跟随皮蓬一起闪耀了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而同样成为了经典,侧面巨大如图腾一般的“AIR”字样标示出了耐克高人一等的信心,同时大气垫的震撼设计将气垫文化的崇拜推向了高峰。
“AIR”字样将鞋面分割成颜色截然相反的两部分,强烈的视觉反差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美感,鞋舌上的提绳设计则是Uptempo系列标志性的设计,内衬使用的绒质材料使得穿着者穿着更加舒适。
而同一时期的老鱼和大AIR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鱼的鞋身保持了那个年代内线鞋厚实但又不失流线设计的特点,鞋侧大的Swoosh标识和独特的中底,鞋底水滴状圆孔图案等又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而鞋带、鞋头以及后跟的拉环都可以看到NIKE的SWOOSH logo也有着大AIR的影子,还有全掌气垫,大AIR的味道更加明显。
脚踝保护性
考虑到这三双鞋出现的时候,皮蓬和韦伯都还是正当年,对于鞋子提供的脚踝保护可能不像很多老将或者内线中锋那么高。再加上NBA球员的脚踝保护可真的不是只靠鞋子(赛前的固定、绷带都是要做的),所以这三双鞋别看鞋帮都不低,但是脚踝保护并不像外观看起来那么令人放心,充其量也就是中规中矩。
而这三双鞋子的的鞋带眼基本上都是6个,而且都是束缚力很一般的弹性鞋带,即使穿到了最后一个并系紧鞋带的话,也很难感到足够的的束缚感,但是不影响脚踝的舒适体验。因此,在脚踝保护方面,对比现代球鞋的保护设计,这三双鞋子更适合日常强度不高的打球或者对脚踝保护要求不那么高的球员。
包裹性
这两双都没有使用到内靴的鞋子,包裹性到底如何?在实战中感觉差异很大,大AIR的设计中鞋头和中底都非常宽敞,它的舒适性比老鱼要好不少。
但是大AIR 的鞋子前端的内笼设计过宽,再加上鞋带眼之间的间距过大,所以当穿着大AIR打球时间久会感觉到脚在鞋子里面一直打晃。而老鱼或许是因为鞋身下半部分有一段黑色廘皮包裹在周围,所以包裹性相对来说好一些。
缓震性
或许是因为Nike早期的行当是做跑鞋,AIR MAX和Air Sole一样都是先出现在跑鞋上。Air Max 1是早期搭载了Max Air 气垫的鞋子,而这种科技从一开始出现,就被标上了“大容量,厚实,缓震性好,可见”的标签。而从那以后,Max Air的发展趋势也是将前面的标签尽可能的夸张化。
从韦伯1以及当时巴克利的签名鞋MAX2 CB开始气垫已经开始进行了气室分区,由5psi和25psi分别用于提供缓震和稳定。到了老鱼、大AIR以及后续的皮蓬1等,AIR MAX的使用已经日渐成熟。但是指望球鞋缓震方面提供给大家太多惊喜的各位恐怕要失望了,真的是需要磨合很久才能适应。所以相较于ZOOM AIR,AIR MAX提供更多的缓震不在于弹性,而在于稳定,所以想要找寻踩屎感和反馈感的各位还是投奔ZOOM AIR或者BOOST吧。
以上就是对于这几双来自上个世纪古董鞋的对比,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着三双鞋子,重量大、不透气、缓震似乎也有限。所以这几年的复刻似乎都已经逐渐向文化鞋转型。但是在那个属于AIR MAX的时代,它们独守着属于它们的荣光!
当客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