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实战测评丨Adidas Harden Vol.2丨ROGER prod.
优点
缓震 9/10:相比1代,哈登2的中底Boost厚了不少(好吧,是真的厚了很多!),缓震效果自然是相当不错。增加用量的同时,Boost层相对于鞋面还有一定的外延(大概8~9mm左右),这样的用量,可以间接感觉到阿迪达斯是真的挺想不惜代价把哈登2做好的(可惜...)。但是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过分厚的中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球鞋的稳定性,变相时,哈登2会有间歇性失稳,需要运动员注意这一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缓震需要扣1分。
包裹 8/10:哈登2鞋面采用了全新科技ForgeFiber,可以看到编制层的间隙还有加强线的植入。可以感觉到鞋面的延展性相当强,而且还具备一定的柔韧度,甚至可以说是刚性,纵向对脚面的包覆感相当强烈。足弓部的鞋面有一条弹性绑带,弹力非常大,对双脚的锁定能力很变态,实战可以说是优点,要是平时压街,还是趁早放弃,真的是太紧、太紧了。脚踝部分采用了一种类似紧身衣的材质,有一定的弹性,但填充其实不多,主要是靠弹力锁定脚踝部分。当然,包裹性方面也有两个缺点,一是前掌比较宽,所以虽然纵向有非常不俗的表现,但是侧向却有比较大的移动空间,包裹性没有达到极致;二是足弓部分的弹性绑带,设计比较突兀,因此脚感也比较生硬,所以带来的包裹感比较集中,脚感不够平顺,这里也需要扣分。由此包裹得到8分。
舒适度 7/10:说实话,哈登2是一双不适合压马路的球鞋,我在这一部分提到的舒适性优势仅仅指的是实战时的脚感。实战中,哈登2没有其他球鞋常见的一些舒适性问题,譬如说:鞋面卡脚背、脚踝处脚感生涩之类的大问题。不过小问题还是存在的,一是足弓处的弹性绑带过分紧绷,穿着时间久了以后,鞋面会有压迫感;二是脚踝处的填充较少,因此如果穿的是短袜的话,会有割脚踝的感觉;三是鞋子的重量,可能是由于用料过多,导致这双中帮鞋奇重无比。
缺点
抓地 5/10:1代、2代的鞋底纹路图都在下方显示了(1代更有规律性,2代更加复杂),虽说是差不多类型的纹路,但我明显感觉2代在外场更加容易吃灰,外场塑胶地打滑非常严重,我做了几个追身急停的动作几乎都有明显的滑移。这个问题不知道能不能在内场得到解决,至少在我测评的这片场地,1代的抓地性能比2代好得多。
支撑 6/10:脚踝部分的设计太鸡肋了,虽然包裹得很严实,但是填充却极度缺乏,导致脚踝部分的支撑有所下降;后跟部分的TPU面积不大,支撑性能主要是依靠外底的上翻,因此脚踝部分的支撑与保护可以说是几乎为零。鞋身的支撑全靠鞋子侧面的两块侧翼,然而材料的使用上来说,刚性不足,因此对于鞋身的支撑性能提升也比较有限。哈登2整体提现出来的是柔性支撑(与之相对的刚性支撑可以举的例子有:AJ32、威少1),因此对于运动员自身脚踝力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鞋子本身能够提供的支撑性上的帮助并不大。
总结
我个人认为阿迪达斯在哈登签名鞋的问题上还在挣扎,2代尤为明显,感觉是倾尽全力,但也只能差强人意。放到二级市场600~800元的单价,只能说性价比还是OK的,但是小毛病多。具体一点,哈登2有它特有的优势,譬如说缓震和包裹相当优秀,但抓地和支撑不好、鞋面紧得无法压街也都是事实,所以说,如果你是登哥球迷且不在乎球鞋的支撑,那哈登2向你敞开怀抱;其他人如果没有迫切想要尝试的冲动,建议可以再观望一下,等价格再好一点再买吧。
ROGERpr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