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你不看上的「替代品」背后,隐藏着多少品牌发展的秘密?
在这个被网购掏空钱包的11月,大家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各大电商平台之中,折扣劵、满减、满赠等花样百出的折扣形式耗费了我们很多的精力,而真正换来的往往只有不足百元的折扣。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一是为了氛围,二则是给自己添置新品找了个合理的借口。
购物节的本质,便是用折扣来进一步的促进人们的消费欲望。相信不少人有着这样的经历:看上了一个心仪的鞋款,最终因为价格的原因而放弃,转而购买了一个相似的鞋款作为替代品。其实这样的事情再球鞋圈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球鞋圈那些与原作相仿的「替代品」们。
「小」字辈的由来
大家对「小XX」、「XX兄弟款」这样的产品描述并不陌生,人们之所以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描述一个鞋款原因无非有二:1、利用热门鞋款的知名度 2、突显主推鞋款的价格优势。大小吕布便是最好的例子,同样的袜套设计前者初期高昂的价格安设了较高的门槛,后者则是借助前者的名气一炮而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笔者在这里将不同版本鞋款价格出现差异的现象分成了一下的几个方面:
颜色相近
当我们看到一双鞋,最容易抓住我们眼睛的便是配色的好坏,一个对我们胃口的配色最容易换起我们的购买欲。涨价前的Air Jordan 1 Retro High 「Rare Air」 就是很好的例子,Wings Logo的取消一度引来了人们的质疑,可采用了与元年版本相同的配色方案则是其吸引人的点。
同理Air Jordan 1 Mid也是如此。诸如:「小扣碎」「小禁穿」等等外号也成为了它们的标志。fragment x Air Jordan 1高昂的市场价格也给采取同样配色方案的Air Jordan 1 「Game Royal」赋予了新名字。
也许你会说,不是9孔的AJ1才不是AJ1,可是当你真的喜欢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鞋时,退而求其次真的是一种委曲求全吗?不只是AJ1,几乎每一款Air Jordan在推出近似于经典配色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外号出现Air Jordan 13「Love&Respect」被唤作小熊猫也正是如此。
而说到最容易用配色辨别的鞋款Nike Air Foamposite One绝对是无二之选,我们对于喷的命名更多的基于其鞋面的颜色,因此便有了将校园蓝喷、新粉喷这样的叫法,更由于Nike Air Foamposite One经典配色多出于早年间,入手难度的增加才让人们更加迫切的寻找替代品。
Nike 官方也有着这样的策略出现如利用Nike Air Yeezy 2的热度,推出Nike Air Foamposite Pro 「Yeezy」这样的先例,以及从Nike Zoom Kobe 5 汲取灵感推出的Nike Kyrie 3 "Mamba Mentality"都是借用了比附定位的手法进行的经典元素的传承。
时常被人提起的adidas Original ZX500 RM 「Goku」也是个不错的例子,该鞋款出于谍照阶段时就经常被人们与adidas Original Yung-1进行比较,二者采用了相近的颜色搭配,可只是因为联名属性的赋予与否而得到了不同的命运。
还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圆梦方案便是各大品牌的官方定制,Nike iD、adidas mi、UA ICON、Vans Custom等等方式,只要你有心,超限量的联名款也能被自己打造。别忙着否定,有多少人看到Vlone x Nike Air Force的时候,打开了iD选项?相信不占少数吧。
科技体验卡
每当每个品牌推出最新的中底亦或者是鞋面科技的时候,从是能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比如Nike的Recat、Zoom Max还有Battleknit,adidas的异形BOOST,以及各品牌出自于巴斯夫公司的中底。
这些通过旗舰鞋款带入的全新科技,往往伴随着相对较高的售价,且市场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快的波动。因此想尝试其功能性,可能需要品牌自身做出的调整,如将Battleknit搭载于Nike Soldier 12上,Recat衍生出的迭代鞋款。
当Nike LeBron 16价格高居不下的时候,前作便是很好的替代品。adidas Crazy BYW 系列也是如此的,适时地推出迭代产品,可以进一步的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该作相较于前作市场价格的下跌也不失为一个好尝试异形中底的好方法。
外貌协会的选择
说起替代品,没有什么比二者外观上的相似来的更直接了,文章开头处大小吕布的例子也是其相似的外观所产生的影响。为一个热门鞋款推出不同的版本,已然是各大品牌的家常便饭,为了满足中端市场的需求,依托主推款进行迭代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例如曾经的Dream Season就是很好的例子,早期的该系列能看出的很多科比正代的影子,Dream Season 2便更像是平民版的Nike Zoom Kobe 5。
再看到现在,Nike Kyrie Flytrap 与 adidas Harden B/E系列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与前作的联系,从价格的角度上来看,二者的定价相较于正代有着这不同程度的降幅,而正代属性的继承,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样其产品定位致使其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中也能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用简版球鞋作为替代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Nike Air More Uptempo
Nike Air Much Uptempo
凡事都有两面性,又被前作成就的就自然会有被盖住风头的, Nike Air More Uptempo 与 Nike Air Much Uptempo这对兄弟便是最好的表现,前者的极强辨识度以及热度,让后者彻底销声匿迹,甚至连最新推出的Nike Air More Money的光芒也被彻底掩盖。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Radial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Invader Strap
adidas Original 则更加直接,进入全民YEEZY时代之前,adidas Original Tubular 系列绝对是最炙手可热的替代品。YEEZY 350最具辨识度的便是其椭圆型的竖条大底,Tubular系列是将其诠释的淋漓尽致,Radial与Runner鞋款便是最成功的典范。Shadow与Invader Strap更多的采取了YEEZY的设计理念,后者与YEEZY 750的相似也是如此。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Nova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Doom
随着Y-3 Qasa的火爆,Nova与Doom鞋款也获得了「小Y-3」的称号,在鞋面的Primeknit袜套设计融入了更多高街的元素,借鉴再进化,拥有自己的设计语言,这才是品牌想要的。真正做到了为人们提供替代品的目的。借由一个单品,带动一个新产品线的发展,adidas的这一步棋走得的确很妙。
adidas Original Continental 80
adidas Originals EQT Support ADV
adidas Original YEEZY Powerphase的出现,其实也是因为YEEZY的火爆,Kanye West与品牌赋予了它YEEZY的名字,尽管价格走势持续低迷,但也让另一个鞋款 Continental 80带到的我们的视线当中,作为全民YEEZY时代开启的信号,尽管是概念上的替换,但无疑也是成功的。adidas Originals EQT Support ADV之于EQT Support 93/17,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为拓宽自己的产品线,用一款引流能更强的鞋款做「敲门砖」,绝对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产品品类的更换也是一个借用设计亮点的好办法,尽管复刻版本的Nike Hyperdunk 08让人大失所望,尽管减配,但考虑到其NSW系列的设定,也算是情理之中,adidas 对T-Mac系列的复刻也呈现了相同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自然会有所上涨,按照当年的配置还原,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产品的销量,这可不是品牌想要的。但与其购入一双不能上脚的老鞋,不如用一双减配后的鞋款来让人们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关于减配的讨论更多的是见仁见智的,没有必要过度的鼓吹情怀,同时也不要轻易的否认鞋款本身。Air Jordan 9 Boots的出现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从篮球鞋款过度到户外鞋款,也给予了球鞋本身更多的可能性,Harden系列则是完成了篮球到生活的完美过度,LS线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做了更多生活鞋款中的大胆尝试。
如何从设计角度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选的替代品?品牌给出的答案就是---Hybrid,今年Air Max各系列可谓是将合体进行到底,几乎每一代都成了品牌的创意工厂,无论是老鞋款的合体,还是Vapromax科技的融入,所诞生的产品,都给予了消费者更宽广的挑选范围,重新定义了「替代品」
材质决高下
说起球鞋的面料,今年大热的蝉翼鞋面最具代表性,夏季用来搭配各式各样的袜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但到了冬天它超薄的鞋面则成了最大的软肋,品牌也自然有着自己的对策。
话题鞋款Nike React Element 87 的迭代版本 Nike React Element 55做出了示范,与其想尽办法改变鞋面的保暖性,不如直接将之舍弃,Element 55直接带来了羊毛版本,在保证延续鞋款热度的同时为气温做出了妥协。Nike Odyssey React Shield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防水机能处理。
面料的变换Converse可算是玩得出神入化,多个品牌支线给予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几乎人手一双的 Chuck 70 自然成为了品牌发挥创意的切入点。我们可以从新品中找到不少旧有鞋款的影子,前不久发售的MADNESS x Converse系列,使用了翻毛材质打造鞋面,与市售午夜蓝版本相差无几的配色方案,通过材质的变换焕发了第二春。
Converse addict帝王紫也被脱下了高端支线的外衣,发售了普通版本。Urban Utility高端系列GORE-TEX材料的加持,也为Converse的忠粉提供了冬季的替代良品。
Nike在原有鞋款上发布的Ultra版本与 adidas的Clima鞋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基础鞋款进行改良,从而获得更强的季节属性。
Jordan Brand今年主推的Flyknit版本的Air Jordan引来了不小的质疑,但Air Jordan 1 Flyknit的销量并没有那么糟糕,当原有版本的价格成倍上涨时,二级市场低于售价的鞋款就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Air Jordan 11 Low IE的出现也给予了设计师更多的想象空间。同理 ASICSTIGER GEL-PTG MT也是如此,相比原先版本TBF 707&712使用袋鼠皮带来的高额售价,此次的复刻的价格更容易让人们为信仰充值。
最后再说一下产地对鞋款价格的影响,与产地挂钩最密切的便是New Balance,而国产996的推出,为一直对美产版本耿耿于怀的朋友送上了礼物,品牌在国内的本土化也越来越普遍。
「替代品」
真的是妥协么?
笔者认为,「替代品」这三个字在球鞋圈中应该用另一种角度来解释——更替世代的产品。人们总喜欢诟病迭代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如果品牌几十年如一日按照越来的路线经营,那么这个品牌也自然会失去竞争力。
可能你会说,我买联名或者是高端支线的鞋款看重的是其品牌的效应,这一个观点我完全人们,的确,一款好的联名产品会进一步提升一个鞋款的附加价值。但替代品的寻找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对大多消费者而言,人们去选择一个鞋款价格会占到跟高的比重,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这种「退而求其次」的方式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不然「小」字辈的鞋款也不会再市场中大受欢迎。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为自己的人们鞋款发布一个新的替代品,是其常规品牌战略中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地更迭进一步的延长产品寿命的同时,还会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目标需求扩大受众面积,对品牌来说又是何乐为不为呢?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去明确和辨别什么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正如量体裁衣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硬道理,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不要盲目的跟风,更不要人云亦云,用自己的角度来看球鞋,才是我们玩鞋的初衷。
你是否曾为了心仪的鞋款向「替代品」进行了妥协?你对「替代品」又有着怎样的看法?亦或是有没有什么高质量的「替代品」给大家推荐,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SIZE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