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Xperia XZ3 体验:迄今为止最「One Sony」的 Xperia

数码控 Xperia XZ3 体验:迄今为止最「One Sony」的 Xperia

    2018-12-08 14:09:04
    0 0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在几个月之前我写了一篇 XZ2P 的体验。在文中我就有提到,在我这种「极端索匪」看来,XZ2P 根本就不像是一台索尼的手机,应该被「开除索籍」。而如果要分析 XZ2 与 XZ2P 失败的原因,没有竞争力的外观设计、没有竞争力的配置、没有竞争力的本地化系统再加上一意孤行的宣传(看看隔壁与玩家打成一片的 PlayStation),种种原因共同造就了 XZ2 与 XZ2P 在中国市场的失利。


好在一年双机的更新策略为索尼带来了补救的机会,在 XZ2 系列失利后不久,索尼就为我们带来了全新一代的旗舰手机 XZ3。这台手机记载了索尼的多个首次,索尼也希望 XZ3 能带领 Xperia 走出 XZ2 与 XZ2 Premium 的困境,为一成不变的 Xperia 注入新的活力。
<div align="center" [attach]5365036[="" attach]<="" div=""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 "WenQuanYi Micro Hei", "tohoma,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0, 250);">

但用一个多月后,我觉得 XZ3 似乎还是差了点火候。出色的设计、出色的手感、出众的重量


每逢 Xperia 手机,必谈其工业设计。Xperia 或者说索尼的设计在我心目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从 PS4 到 XEA 20,再到 3 个月前被我疯狂吐槽的 XZ2 Premium,索尼的产品在外形设计上一直透着一种「硬朗」的气质。这里的硬朗说的不是坚果那种「我是割手」的硬朗,而是通过线条与色彩的运用,让产品能起来更干练,恰到好处的贴合用户。


微信图片_20181129164344.jpg


由于 XZ2 与 XZ2P 没有很好的控制产品的厚度,Ambient Flow 表面张力设计在 XZ2 与 XZ2P 上口碑全面翻车。但 Ambient Flow 表面张力设计并非一无是处,它能很好的「消化」掉机身的厚度,将厚度转化为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而这中不走寻常路的设计在 XZ3 上,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单看 XZ3 的账面数据,9.9 毫米的最大厚度似乎与 XZ2 的 11.1 毫米相差无几。但在上手的那一刻,就能体会到 XZ3 设计的精巧之处——通过曲面屏幕的设计,索尼大幅降低了手机边缘处的厚度,用「尖锐」的边框让降低了手机边框的与手掌的接触面积(拿起来感觉与黑莓 Priv 或 Find X 有点相似),从而降低了用户对 9.9 毫米最大厚底的抵触。同时,曲面屏幕的设计也将厚度藏在了屏幕两侧的边框处,进一步提升了手机的手感。同时,曲面屏幕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屏幕两侧的边框厚度,让 XZ3 看起来更修长,两侧的边框也不再能「跑马」。


微信图片_20181129164400.jpg


不过无论索尼再怎么降低用户对厚度的感知,XZ3 的重量还是带来了坠手感。同样是前后玻璃的设计,塞入了机械升降结构的 NEX 与 Find X 重量分别是 199g 与 186g,而 XZ3 的重量高达 193g。我也不知道索尼在 XZ3 里头塞了什么,虽然与 XZ2 相比 XZ3 的重量有了小幅降低,但仍属不及格的范畴。 就像我在 XZ2P 体验中所说的那样,索尼的手机永远会有一个「但是」。XZ3 显然还有不少地方能做的更好。比如上文我一直在说 XZ3 的左右边框,而对它的上下边框闭口不提。原因很简单,XZ3 的上下边框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同样是上有额头下有下巴,起步价 2700 元不到的魅族 16th 实现了 7mm 的超窄上下边框,而 XZ3…下边框与 Nokia X5 的下边框接近,上边框甚至比下边框还要大。在我看来,即使是抛弃了 Omnia Balance 设计语言,XZ3 也没有任何理由做成这样,或者换句话来说,XZ3 细节上的不讲究如果放在其他品牌的机型上,或许还说得过去。但如果这种不讲究的设计出现索尼身上,我只能说着不及格。再有就是用一次骂一次的指纹传感器了。在 XZ2P 的体验中,我是这么说的:而在 XZ2P 与上述这一切优秀体验无缘,拿出手机的瞬间,你的食指会非常自然的放在一个微微凸起的、触感优秀的玻璃片上,然后你需要将食指往下扫,才能摸到真正的指纹传感器,而不是刚才摸到的镜头。至于镜头上留下的指纹,就只好在用手机拍照前再擦干净了,因为下一次解锁时手指肯定还会按在上边。我在体验 XZ2P 之前长期使用的是自己的 XZs,不存在说「因为适应了其他机子所以不习惯 XZ2P 的指纹」这种问题。平心而论,XZ2P 的指纹识别速度并不慢,甚至略微胜过 iPhone 8,但整个解锁过程因为「找传感器」变得非常不顺畅,也让指纹解锁所需的时间变长。


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了 XZ3 上,XZ3 的指纹传感器与摄像头「巧妙」地与 XZ2P 处于同一高度,也就是说,XZ2P 糟糕的指纹解锁体验可以在 XZ3 上完整的体验到。我总结了编辑部常见的三种手机握持方式,其中唯一能够舒服解锁手机的握持方式就是只拿手机的下半部分,但就意味着手机有接近一半的面积不在拇指的活动范围内,可谓是顾此失彼。其实换个角度来想,索尼将 XZ3 的指纹传感器放置在背面几乎正中央的位置,很可能是因为相机组件的限制:相机厚度限制了相机只能放中间厚度较大的区域,从而使指纹传感器只能被迫下移。但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像 XZ1 那样的横置摄像头,希望索尼什么时候能回到以前的设计语言吧。「不像以前那样涂抹」的相机相机可以说是 XZ3 与之前的 Xperia 最大的区别(之一,因为 OLED 屏幕也是),在 XZ3 中,索尼对相机的功能界面进行了大量的功能整合,比如将手动模式与超慢动作录像放在了模式按钮中,简化了相机的操作逻辑。微信图片_20181129164349.jpg


在发布会上,索尼着重讲解了 XZ3 在相机上的提升。比如使用了更先进的 Bionz 图像处理引擎,在亮光与暗光花环境下可以降低照片出现「涂抹」的几率。同时 AI 场景识别也可以同时识别多种情景、并混合使用情景预设,拍出更自然的照片。※ 照片经压缩处理


DSC_0057.JPG


DSC_0061.JPG


从样张来看,XZ3 的成像效果确实要领先于 XZ2P 不少,但夜间光照不太充足时,XZ3 的照片看起来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涂抹现象。晴天直对强光时,画面也会出现光斑,且白平衡也会出现问题。总的来说 XZ3 的相机虽然较以往的 Xperia 有了较大的改进,也做到了「逆光也清晰」,但与同样采用单摄相机 Pixel 3 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DSC_0084.JPG


DSC_0108.JPG


相机的启动同样加入了新功能:在 XZ3 上,启动相机除了可以通过:


1. 长按相机键;2. 双击电源键;


以外,还可以通过横举手机的方式直接打开。XZ3 内置的 AI 会主动识别 XZ3 的运动姿态与加速轨迹,判断用户是想将手机横距拍照还是进行其他操作,从而判定是否需要开启相机。可能是出于识别率的考虑,目前索尼将触发相机的阈值设定的有些高,经常出现抬起手机却没有打开相机的状况。不过根据索尼的说法,XZ3 学会习用户的抬手习惯,逐渐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配得上 BRAVIA 称号的 OLED


除了相机之外,这片 OLED 屏幕也是 XZ3 与以往 Xperia 最大的区别之一。在经历了 XZ2P 屏幕渲染问题后,索尼终于下定决心改用自发光的 OLED 显示屏。而成效也显而易见,这片屏幕的显示效果可以说是市面上最接近 Bravia 显示效果的屏幕。


微信图片_20181129164410.jpg


由于使用了 OLED 屏幕,也就是说无需在使用背光照亮,XZ3 即使提升到了 QHD+ 的分辨率也没有亮度不足的现象。同时因自发光的优势,屏幕对比度来到了 1000000:1,自然也是支持了 HDR。在使用 Netflix 等支持 2K HDR 视频的软件看电视剧时,画面的对比度与解析力都达到了出色的水准。曾经在 XZ2P 上出现的偏色现象也没有在 XZ3 出现,这块代表着 Xperia 最高水平的屏幕也终于赶上了同行们的步伐,来到了第一梯队。至于在显示设置中的各类增强型选项,我不建议大家开启,原因是视频增强选项后的色彩会超过这块 OLED 的显示范围。比如当画面出现灰色渐变时,如果开启了画面增强选项,本来「平滑」的灰色渐变墙面会出现锯齿状的色块,关闭对应的增强选项后色块就会消失。当然如果你喜欢过度饱和的鲜艳画面,也可以打开对应的选项,只是其中的优劣就要由大家自行取舍了。索式手势操作与索式本地化虽然索尼非常熟悉原生安卓那一套的操作,但「谷歌药丸」的想法毕竟还是太年轻、太不成熟了,XZ3还是选择了身经百战的三大金刚导航键:返回在左、多任务在右、长按开启分屏模式(这里应有好评),但除此之外,索尼也提供了属于自己的手势操作。在侧屏(屏幕与中框接触的部分)向下滑动为返回,双击则可以打开侧屏菜单。微信图片_20181129164340.jpg


至于防误触,索尼同样交给了 AI 来处理。XZ3 可以识别出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不会响应长期握持的区域,而且就我这段时间的体验来看,误触的几率也有了显著地降低。不过到底是手机适应了我的操作还是我适应了手机的操作,就不得而知了。微信图片_20181129164355.jpg


不过在介绍索式本地化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 XZ2P 上的本地化:1)可以显示来电归属地;
2)移除了所有谷歌应用;
3)预装了国内常用软件。其实除了这些以外,XZ2P 也搭载了咪咕灵犀语音助手(我知道权限管理,只不过那个权限管理与系统自带的权限管理在功能上有差别吗?)。只是当时的咪咕灵犀在我看来完成度太低,用过两次之后就卸载掉了。不过在 XZ3 上的咪咕灵犀则大有不同。


虽然咪咕灵犀依然是以独立应用程序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仔细一想,海外版 XZ3 的Google Assistant 不也是这样),但功能上则完善了很多。现在的咪咕灵犀语音助手,已经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对常用软件进行语音控制。比如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发送微信红包,只需要在最后一步输入密码。虽然目前还不能像 Bixby 那样自定义操作,每个步骤之间也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但对于咪咕灵犀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也保证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而且在有些时候,这种功能简单的语音助手还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这个月以来每天晚上我打彩虹六号时,就一直在用咪咕灵犀来回复微信。上文有提到发红包时要验证密码,聪明的读者们应该猜到了,XZ3 依然没有接入微信与支付宝指纹识别 API,只适配了 Android 原生的指纹识别接口。也就是说,如果应用软件调用的是谷歌的指纹识别 API(比如 Remembear、印象笔记、星巴克、Google Pay),那在应用可以正常使用指纹识别;如果应用只支持自己的指纹 API(比如微信、支付宝),那就只能自己打密码了。至于为什么说索尼知道现在都不接入微信或支付宝的指纹 API,我只能说微信、支付宝与索尼之间各有各的想法了。一些其他的如果将 XZ3 与半年前的 XZ2P 对比,XZ3 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如果将 XZ3 与各大主流旗舰相比,索尼要做的还有太多了。先不说相机优化、指纹传感器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不足,就单单是 XZ3 上那可以塞下一点点菜单的缝隙就足以说明问题索尼现在遇到的问题。至于震动反馈,我只能说 XZ3 的反馈手感与 Pixel 2 的很像,属于那种松散的、不敏捷的反馈手感。大家有时间能的话可以找线下门店体验一下 XZ3 的反馈手感,再试试像魅族 16、坚果 R1 与 iPhone 的反馈手感,你就知道 XZ3 的反馈到底是处于怎样的水平了。微信图片_20181129164405.jpg


这一个多月用下来,以一个索粉(不知道写完这篇体验后还算不算)的角度来看,我还是很喜欢 XZ3 这台手机的,机型的线条、握持的手感,优秀的屏幕、与 Pixel 相似的系统体验与 STAMINA 电池管理(还有 6GB 的 RAM)都是我喜欢这台手机的理由。但不怎么出众的相机、糟糕的指纹传感器与在国内水土不服的系统都让我没有信心像以前(Xperia XZ Premium)那样向别人推荐这款手机。这已经不是举着「索大好」的旗子就能斩获人心的时代了,我不是说 XZ3 做的不好,只是在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XZ3 显得不够好。但不管怎么说,在 XZ3 不仅上看到 Xperia 走向改变的决心,还能看到姨父提及的「One Sony」政策终于有所了回报,接下来就看索尼明年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吧。优点:1. 表面张力设计提供了出色的握持手感;2. BRAVIA 加持的屏幕显示效果;3. 亚太地区版本为 6GB RAM;4. 提供了更完善的语音助手。缺点:1. 机身接缝明显;2. 指纹识别体验有待加强;3. 相机表现与第一梯队存在差距。


本文来源:数字尾巴

数字尾巴

数码控 Xperia XZ3 体验:迄今为止最「One Sony」的 Xperia

0 0
数字尾巴
TA的文章

无惧挑战!制霸铁人三项,你要准备些什么?

如今,铁人三项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在日常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也更需要一次忘我的,酣畅淋漓的运动。

鞋圈宠儿,Converse的起飞大势!

Converse一直都是超级受欢迎的鞋款!简约百搭而且又好穿,什么风格搭一双基本不会出错,价格也比较便宜好入手。经过春节的假期,其实Converse可是有不少鞋款起飞的哦!

潮星10年挑战丨残酷对比图,是潮了还是糗了

2009-2019,是潮流文化进入大众视野,迅猛发展,急速扩张的10年,恰逢最近占据热搜的#十年挑战#,今回我们以熟悉的潮流明星在十年间的变化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感受潮流圈过去这十年的兴衰和变迁。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球星签名鞋,如今为何纷纷“倒闭”了?

尽管 2019 年已经过去 2 个月了,但对于 Sneakerhead 们而言,2018 年末的那一波球鞋发售热潮似乎还历历在目,小编我的钱包在那波激烈的“战争”里也是“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