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识“实”物者——看你泡椒,穿过什么鞋!
在2017年,Paul George的第一双签名鞋终于诞生在我们眼前。而在之前的几年时间,泡椒也作为Hyperdunk,Hyperrev等系列的代言人,在场上上交国许多优秀的中端鞋款,成为Nike的“中端鞋款指明灯”。
这期识“实”物者,我们就来说说哪些泡椒上脚过的优秀实战鞋,看看这些球鞋各自的优缺点吧。
Nike Zoom PG1
使用科技:前掌zoom,Flywire
优点:最先要说的肯定就是这双成为话题热点的PG1了。无论是售价还是实战性能都让人感觉到Nike用这双鞋带来的诚意。全掌内靴塑造的优秀包裹感和鞋面Flywire和绑带,联合前掌魔术贴一起让鞋面的舒适度和支撑性做到了同价位球鞋中的极致。而前掌zoom的缓震性能也无疑是十分优秀的。如果说要选出今年上半年的最佳球鞋Top 10,PG1应该已经占有了一个位置。
缺点:后掌缓震较差,后掌横向稳定性一般。
适合位置:突破型小前及后卫。
Nike Hyperdunk 2015 Low
使用科技:前后掌分区zoom,Flywire。
优点:Hyperdunk 2015低帮的人气反而要比高帮好一些。虽然改低了鞋帮,但是颜值已经有所上升(配色也有一定功劳)。前后掌双zoom+Flywire算是中规中矩的实战配置,而大底的纹路设计也保证了求鞋本身的抓地力和耐用性。虽然随着2016的推出,Hyperdunk 2015的地位早已荡然无存,但是就现在的售价而言还十分值得尝试的。
缺点:Zoom脚感不明显。
适合位置:突投均衡型后卫。
Nike Zoom Crusader
使用科技:前后掌分区式zoom。
优点:泡椒最喜欢的球鞋,并且也是PG 1的“蓝图”。之所以能够被泡椒喜欢肯定有它的原因,全掌内靴和外层鞋面的综合运用使得球鞋的舒适感远超同价位的实战鞋(PG1也使用了一样的设计),而前后掌分区式zoom也使得球鞋的缓震有了极大的保障。作为当年“Outdoor”系列的上乘佳品,被泡椒所深爱也许也证明了它的实战性能的确十分优秀吧。
缺点:前掌较窄,建议购买前谨慎选择尺码。
适合位置:突破型后卫/小前锋,偏跳投型大前。
Nike Hyperrev 2015
使用科技:前后分区式zoom,Flywire
优点:Hyperrev曾经一度作为优质中端鞋款在国内大红大紫,不过也由于球鞋的更新换代渐渐失去了荣光。前后掌分区式zoom虽然不大,但是依旧有很好的缓震能力(再看看Hyperdunk2015……唉……),而全掌内靴也让球鞋的包裹性提升了一个档次,并由Flywire及后跟TPU支撑片加强固定。虽然并没有Hyperrev 1全掌气垫的强大缓震,也没有Hyperrev 2016的优秀包裹及反应,但是Hyperrev作为一双中规中矩的中端价位实战鞋,性价比的确很高。
缺点:鞋面耐用性较差,后跟保护性及横向稳定型一般。
适合位置:速度型后卫,习惯慢三步上篮的中等体重球员。
Nike Hyperchase
使用科技:Phylon加强鞋垫,Flywire
优点:作为少有的配备Phylon鞋垫的低端实战鞋,Nike Hyperchase也算是填补了低价位后卫鞋的空洞。透气的织物鞋面和Flywire一起保证了球鞋的透气和支撑,而中底延伸的脚踝保护设计也让后跟更加安全。蜂巢形纹路的外底设计让球鞋的抓地力也得以保证如果是对于启动和速度要求较高的球员,这双Nike Hyperchase绝对是你的优秀选择之一。
缺点:缓震不加,球鞋耐磨性及鞋面耐用性一般。
适合位置:速度型后卫,全位置日常训练用。
Nike HyperLive
使用科技:Phylon加强鞋垫
优点:Hyperchase的“兄弟款”自然也是收到很多外场实战较多的速度型后卫的欢迎。同样是Phylon鞋垫搭配蜂巢外底的鞋底配置,但是在斜面上进行了加厚,并取消了Flywire和后掌的中底延伸保护设计。均衡了重量并且进行了斜面加强了Hyperlive,虽然保护性相比Hyperchase略有下降,但是耐用性却有所上升,给了外场实战后卫更多的选择。
缺点:缓震不佳,球鞋耐磨性一般,后跟保护欠佳。
适合位置:速度型后卫,全位置日常训练用
吾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