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我连乔丹都认不出又怎样,老子有钱,谁敢说我不是‘鞋头’。”
“我连乔丹都认不出又怎样,老子有钱,谁敢说我不是‘鞋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没有人比现在的球鞋玩家更能体会这句话了。
球鞋正在彻底地走在与金钱等价的道路上,好处是,我们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一双球鞋,什么全球限量,地区限定,全都是小问题;但与此同时,“炒价多少钱”似乎已经成了评判一双球鞋价值的唯一尺度。
前阵子中国潮流生活媒体NOWRE播出了他们制作的年度纪录片《BUSINEAKER》,我看完这个视频也是百感交集,今儿也跟大家聊聊,现在的球鞋文化除了钱,还剩下什么。
我不关心这双鞋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
我只关心它能炒到多少钱。
我对于老一辈的,对乔丹本人、球鞋文化、品牌历史等如数家珍的一些老炮球鞋玩家充满了respect,但年轻一代球鞋玩家对于球鞋价格走势的敏锐感知能力与时尚方面的sense,也是许多老玩家们所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新老玩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能说,各有千秋。
但我总会在一些地方看到所谓“老玩家”们发声,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懂鞋款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是因为限量、价格贵,就觉得牛逼了。
2018年NIKE共发售了170双AJ1,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款新配色面世,这些鞋款的背后,真的有故事和文化吗?
去年我第一次看到AJ1 ROOKIE OF THE YEAR发售时真的是人都傻了,乔丹获得新秀奖时穿的一件衬衫也能成为设计故事和文化,是不是现在NIKE的AJ1设计师只需要认识颜色就可以?那我上我也行。
所以与其说是年轻玩家们不想去了解球鞋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倒不如说现在的很多球鞋压根就没有什么文化去给你了解。
老玩家们为什么对于球鞋文化钻研的如此透彻?视频里TOM说的好:因为买不到,所以热爱。对于自己的Dream shoes求之而不得的心情使得他们对于与这双鞋一切相关的东西都十分痴迷,这就跟你想追一个姑娘,肯定是要至少翻一遍她的朋友圈微博和ins一样(笑)
没有文化的鞋款就算了,而紫龙虾、AJ6黑红、AJ13熊猫、AJ11康扣等等这些球鞋,它们的背后是有文化和故事的,为什么很多年轻玩家还是不了解呢?答:因为太容易得到了。
只要有钱,哪怕是全球限量、亲友限定,我都能轻松入手,还浪费什么时间去研究。了解球鞋文化和穿着帅,选哪一个?当然是选择,能获得更多赞的那一个。
鞋子拿到手拍完照po到社交软件上,
它的意义就到此为止。
我认为,社交网络的发达对于如今的球鞋市场泡沫起到了主力作用。
你上一秒发出的球鞋照片,下一秒就有可能被全世界的人看到。
一百个人里都不一定有一个认得全Air Jordan 1-33代的,但即使货币种类不同,钱这东西,人人都认,贿赂阎王爷还得烧纸钱呢不是。
就好像你po一张元年的AJ1芝加哥,很少有人会懂你究竟费了多大劲搞到它,它究竟承载了什么样的价值。但你发一张Off-White x AJ1 Chicago,甭管是北京的李华、加拿大的Chris还是东京的龟田,他们都知道:这双鞋值3000美刀,兄弟你真牛逼,skr skr,斯国一。
社交网络就在向所有的年轻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穿最贵的鞋子,就能得到最多的赞,你就最牛逼。
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whatever,开心就好了。
社交软件同样使原本极为小众的球鞋文化飞速成为了年轻人群体当中的主流文化,微信里乱七八糟的群很多,有代购的,讨论音乐的,吐槽老板的,但随着几句“这个新出的配色好看”“这双鞋目测要起飞”,最终无一例外都会变成球鞋群。
球鞋文化的快速传播使球鞋的顾客群体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庞大过,就算我对这东西毫无兴趣,但不买一双球鞋,我就要像咪蒙笔下的第一批90后一样被时代淘汰了,那得买啊,不买不是中国人。
有个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大家都懂:价格和需求成正比。全民都来买鞋了,这价格还能不飞涨吗。
但涨成今天这种鬼样子,还是有幕后黑手在操控的。
资本进入球鞋市场和全民鞋贩时代的来临
去年和一个开sneaker买手店很多年的朋友喝酒时,他跟我讲,他已经听说有大量资本在进入球鞋市场囤货抬价,劝我有想买的鞋赶紧入手,要不然一定起飞。
我真的感谢他,这次聊天结束后不到一周,鞋市全面涨价,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双Off-White x AJ1,北卡蓝冲上一万,芝加哥和欧洲限定则突破两万大关。在那之后,除了无限量的纯白和难以搭配的佳得乐,我就再没见过炒价低于两千块的乔一了。
手握资本的投资者们前些年炒房,后来炒车,现在他们看中了球鞋在街头文化中的地位,开膛破肚地进入了球鞋市场,这让本就因为市场增大而攀升的球鞋价格进一步疯涨。
去年最让我觉得病态的是一大批AJ1 MID的疯涨,NIKE和鞋贩子们串通一气,搞出一大批“小黑红”、“小扣碎”、“小新欢”等等,这些放在17年还要躺在奥特莱斯的仓库里等着打折清货的八孔弟弟鞋,现在竟然也一双双动辄两三千块地畅销。
有人说NIKE是商人,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我觉得说的不完全,逐利明明是每个人的本性。当一双发售价1000块的鞋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轻松以翻几倍的价格转手卖掉的时候,你动不动心?很显然绝大多数人都动心,而且许多人已经在这样做了。
我丝毫没有贬低全民鞋贩子的意思,因为这是球鞋价格疯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连我自己,也时常打开SNKRS,给自己丝毫无感的限量款设一个提醒,随便倒卖一双就可以少写几篇稿子,就是从来都没中过(柠檬)。
朋友圈里有个男孩排队去抽鸽子熊猫的Dunk SB,因为中签的几个人不是大妈就是大叔,显而易见都是黄牛,他就气的连发了三条状态怒喷鞋贩子。我好奇在下面问,你抽到这双鞋打算怎么办,他秒回复:当然是卖啊!
所以这些人看不惯鞋贩子,不是因为他们扰乱了球鞋市场,只是因为赚钱的不是他。
我很喜欢视频里的ENZO,因为他真的很real:“我卖鞋就完全是为了钱,跟情怀没有任何关系。”我也希望成为他这样的人,喜欢就是喜欢,赚钱就是赚钱,不会打着爱鞋的名号去当鞋贩子,干那种又当碧池又立牌坊的事。
当球鞋市场的泡沫破裂,还会剩下什么?
就像球鞋市场的繁荣来的猛烈一样,总有一天它还会以更快的速度一落千丈。
借用视频里的一句话来说,我不是在希望这一天的来临,而是这一天,一定会来临。
到那时候球鞋市场还会剩下什么呢?资本家们一定是最快离场的,卷着大笔的利润火速赶往下一个投资目标;黄牛和鞋贩子们没了油水可赚,也会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跟风的伪鞋头们则会摇身一变,谈笑风生,成为下一个风潮里的“Young OG”。
我只希望到了那时,还会看到有这么一群人,坚持着对于球鞋文化的热爱,他们也许是玩鞋很多年、对于球鞋故事如数家珍的老炮OG,也可能是随着这股大潮入坑但从此真正热爱上了球鞋文化的年轻人。
那时没有了天价球鞋、明星同款、x音爆款、全球限量的噱头,po一张新鞋照片也不再有成百上千的赞,却仍然愿意为了自己的所爱之物,贡献出自己的物质、时间和精力,长达一生。
等到那时,如果你们还在看我写的东西,我一定给你们拉个大群,大家一起聊聊球鞋,吹吹牛逼,自嘲一下现在干过的蠢事和花过的冤枉钱,想来就很有趣,我等着你们。
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