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Hyper”家族谱——实战之路(中)
上次我们说到了2010年推出的Hyperfly。这次,我们就从2010年推出的中端团队鞋系列——Hyperfuse说起吧!
Hyperfuse(2010)
2010年,Hyperfuse诞生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记住这双鞋的不只是德隆和隆多的“双隆合璧”上脚,还有就是与鞋款同名的鞋面科技——Hyperfuse。
Hyperfuse是将三种材料(合成材料作为支撑底层,轻质透气的网格,TPU 薄膜作为表皮)通过热熔压接在一起的复合物或称混合物。质量减轻,透气性提升的同时,球鞋的支撑和包裹也没有太多降低。与此同时,zoom气垫也能在提供缓震的同时保证反馈。
Hyperfuse从发布伊始就被定位为以透气轻质为主的后卫实战鞋(虽然也有锋线在穿),并且亲民的中端路线也让这双球鞋的前两代顺风顺水,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而不知为何,从Hyperfuse2012开始,无论是造型的“特殊化”还是球鞋本身的曝光度都开始下滑。
虽然Hyperfuse一直都被定位为“中端后卫鞋款明星”,但是自2014退出后再无音讯,也算是一种遗憾吧。
Hypergamer(2011)
作为2012年前少有的搭载全掌Lunarlon中底的球鞋,Hypergamer算是在家族中比较特别的存在。Hyperfuse鞋面+Lunar中底斌就让这双球鞋的质量又轻了一些,而无论是支撑还是抗扭转,这双鞋都做得恰到好处。
同样是后卫鞋,Hypergamer因为哈登、林书豪、纳什以及基德的上脚而变得受人关注。同时,市售版本的优越缓震以及透气轻质也让这双球鞋成为了那年些天许多篮球少年的回忆。
可惜的是,Hypergamer再未发售过第一代以及一代低帮之外的鞋款,也算是这双好鞋的一份遗憾吧。Hyperaggressor(2012)
2012年,因为受到Hyperfuse大卖的影响,许多Hyper系列的鞋款都开始向中低端发展,也就造成了之后Hyper家族的极度缩水。这双Hyperaggressor就是很好的例子。
全掌Phylon搭配后掌Air Max可视气垫让这双鞋的缓震更加适合地板流的锋线球员(就是有点硬),而与此同时,它的轻质一体式鞋面也让许多小前锋甚至后卫球员愿意去选择。
▲当年代言Hyperaggressor的卡特也已经是达拉斯时期的卡特了
因为性价比及吸引力的缺乏,Hyperaggressor在发布一代后也惨遭弃置,不得不说算是篮球鞋发展及营销的牺牲品之一。
Hyperenforcer(2012)
前掌zoom+全掌Phylon,鞋面在Hyperfuse的基础上加了Flywire并在后掌进行加固,这就是Hyperenforcer的构成了。
相对于Hypergamer,Hyperenforcer更加偏向于锋线鞋款,于是它也就理所应当地打开了2012年Nike中端市场的销路,成为了2012年最具性价比的锋线实战鞋之一。
不过,因为鞋型过窄等问题,这双高性价比好鞋也就此没了下文。
Hyperdisruptor(2012)
似乎是因为Hyerdunk2011过于受欢迎,这双被视为“简化版Hyperdunk2011”的Hyperdisruptor也曾一度引起大家的兴趣。
同样是带纹路的后跟TPU,搭配的确实Hyperfuse鞋面以及单前掌zoom,简化的部分光是看文字就能得出。但是因为外形极像Hyperdunk2011的原因,许多人也会买来用做外场实战,算是替代品。
当然了,替代品也往往没啥好下场,Hyperdisruptor的身影在2013年后便消失无踪,成为了Hyper家族的遗珠一般的存在。
Hyperchaos(2013),Hyperguardup(2012)
最后要说的,是两双基本没有存在感的球鞋。
Hyperchaos可以说是“兄弟版Hyperfuse”,鞋面设计与Hyperfuse基本无异,而前掌zoom+全掌Phylon的缓震配置也是如此。被压在大名鼎鼎的Hyperfuse之下,Hyperchaos最后也销声匿迹,再无更新的迹象。
Hyperguardup则有点像Hyperfuse2012与Hyperaggressor的合体。Hyperfuse鞋面+支撑内衬在轻质同时保证包裹支撑,而后掌Air Max+全掌Phylon的缓震配置也是与Hyperaggressor如出一辙。而因为界面的样式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这双Hyerguardup也是直接被搁置,再也没出过新的鞋款。
吾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