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四维鞋评丨再回首!Nike Hyperdunk 2017 Low 一年使用报告
2017年,Nike首度将React用在了实战篮球鞋上,主打的鞋款分别是Jordan Super Fly 2017(飞得更高—Jordan Super Fly 2017 实战测评)以及Nike一贯的最佳团队鞋Hyperdunk,包括Hyperdunk 2017、Hyperdunk 2017 Low、以及Hyperdunk 2017 Flyknit这三个版本都使用了React中底。
彼时,众多消费者在满怀期待中对React平平无奇的脚感颇为失望,品牌方曾亲承React需要时间去磨合才能发挥其真正性能。自从“四维鞋评”推出年中巨献!Nike Hyperdunk 2017 Low & Flyknit 联合实战测评已经过了一年有余,四维使用Hyperdunk 2017 Low也已经数不清多少次了。React究竟有无变化?这双鞋的续航能力又是如何?且看四维一年之后的使用报告。
先从鞋面来说吧,四维在一年前的实战测评中对材料与包裹都评价颇高。一年之后,鞋面没有破损或其他外部损伤,考虑到我穿着这双鞋实战的频率算是这一年中比较高的,外形完好这一点是无刺可挑的。不过,我对这双鞋一年之后的包裹可能不会再打满分了:或许是使用次数多的关系,前掌的鞋面已经比新鞋时柔软了太多,似乎也稍稍宽松了一些。新鞋时穿着薄袜便能感受到较为紧致的包裹,而现在只有穿篮球袜时才比较牢靠了。对于一些人来说,材料的磨合软化是一件好事,我不反对,但我只是觉得这双鞋在包裹方面的那种牢靠感有那么些随着时间弱化了。不过,即使弱化也只是相对的,Hyperdunk 2017 Low的包裹依然是市面顶级之列。
我曾在测评Hyperdunk 2017 Low的第一天就崴了脚,从而让我意识到其圆形防侧翻设计的潜在弊病。这一年内,我还发生过一次接近崴脚的情况,其原因同样是来自防守时的横移。因此,我对这双鞋的支撑还是不会有太大肯定。这种圆弧形让你能更快捷地做动作是真,但它让你底盘存在不稳风险也是真,个中取舍因人而异。如果你平时爱穿诸如Kyrie系列这样的鞋,Hyperdunk 2017对你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升级了。
一年来的最大谜题:React究竟踩得开吗?很遗憾,以我一年内在70公斤左右浮动的体重和我的打法,我始终未能如Nike所说一般把React磨合开。Nike撒谎了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至少这双鞋中的React绝对不是那种能在“软”或“弹”方面争夺市面上游的中底材料。不过我在实战测评以及后续的切莫跟风黑!四维为Hyperdunk 2017洗清冤屈中都指出React虽然脚感不出众但达到了应有的缓震效果(起码对我这个体重和打法来说),这种功能性在这一年中并没有消退。因此,我对React初次应用的结论是:缓震效果不错且持久,但脚感平平。
再来说说外底,四维当初入手的是国内的XDR版本,并在实战测评中指出这双鞋的抓地和耐磨都相当出色。庆幸的是,这双鞋在一年中的外底续航能力算是极为牛逼了。在国内时打的是外场,在美国时打的是内场,并且经常用来压马路,经历过各种路况,一年之后,外底竟然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磨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国内打一整年外场的话,外底磨损一定不会这么轻微。但这至少证明了在场地条件不错的情况下,Hyperdunk 2017 Low可以轻松做到打球马路两不误一年以上。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关键点之外,我对Nike Hyperdunk 2017 Low的评价整体与一年前的实战测评保持一致(年中巨献!Nike Hyperdunk 2017 Low & Flyknit 联合实战测评),大家可以结合这两篇文章自行得出结论。如果你也拥有Hyperdunk 2017三个版本中的任意一款或多款,欢迎在文章下留言与大家分享你至今为止的使用情况。
四维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