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球鞋评测丨耐克 air max audacity 实战测评
由作者“繁花落之 ”发布
Audacity 这双鞋入手打到现在也快一年了,今天抽空把它的详细实战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外观仁者见仁,个人表示很帅)
本人身高176,重73kg(最近瘦了五六斤)足弓脚型正常,耐克一律42,
首先打法如下:7投三突,偏向站桩射手型,接球投,以及无球跑动,强突篮下分球和积极防守。场地为略带灰的全新塑胶地和已磨出石子的带灰较多的老式塑胶地交替。
ps:(说实话这磨出石子的外场地是真的可怕,三分线内根本不敢在里面大幅变相抢篮板,没有鞋能防滑。还是新球馆好)
测评开始?
1.包裹性:7/10
个人表示对于内置飞线的鞋子,还是十分有好感,尤其是在拉紧鞋带后,这双鞋能明显感受到脚掌两侧的收紧和锁定,实战过程中的包裹表现很好,与耐克跑鞋飞线的感受十分接近。但由于鞋面整体偏软,内靴也不算厚实,以至于会紧到勒脚背的程度,包括脚掌两侧和脚背,同样,脚踝处虽然有两侧厚实泡棉填充,但除了舒服也给不了太多感受,后跟处一体性的设计并不能很好贴合脚跟,并且整体是前低后高的鞋帮设计,脚跟不舒服的同时包裹感也并不好,在实战中会有不跟脚的情况。
2.缓震性:6/10
全掌phylon加后掌大面积max外露气垫,看似不错,实则表现差强人意。前掌给我感受可以用5个字形容——贴地感很强。缓震材料实在很薄,以至于实战过程中基本感受不到前脚掌有什么缓震感受,但换来了优秀的启动感和场地感,突破不拖沓,落地很震脚。后掌大面积的max,说实话,可能是由于我147斤左右的体重还是太小了,踩开还是有点困难,实战过程中只能感受到后掌落地不会很震脚,启动时会有软弹感,感觉后掌有一股力帮助你起跳,但,仅此而已。
3.抓地与耐磨性:8/10
这双鞋的抓地是十分不俗的,不规则纹理的设计,在关键位置有人字纹加持,整体表现不错,目前没有打滑现象出现过。目前实战下来,前期室外石子地,后期在室内塑胶地的情况下,鞋底的磨损依然很小,带XDR的耐磨性表现不错,但大体重的朋友实战还是需要多注意一下
4:支撑保护与防侧翻:6/10&8.5/10
前面提到过,整双鞋的fuse鞋面是偏软的,包括后跟的泡棉也是,全靠飞线和后跟小块tpu实现锁定,只是由于前掌宽大重心偏低和飞线的固定实际脚在鞋内并不会任何戳出去的表现,但后跟的表现就比较差了,整个后跟那么高的鞋帮其实是很软趴趴的,tpu并不高,加之后跟圆形外底设计,落地时并不能让人十分放心。
防侧翻方面同上,优秀的前掌包裹和宽大的外底设计,使得前掌锁定十分突出,宽厚且平的前掌外底保证了良好的防侧翻性能
5:透气性:5/10
前掌区域大面积的fuse鞋面,内靴虽薄,但脚在夏天实战过程中其实还是会感受到很闷,包括鞋头近乎密不透风,后跟处极度厚实的泡棉可以说惨不忍睹,几乎不存在透气,捂脚情况比较严重。
6:抗扭转:6.5/10
球鞋应该是没有抗扭片的,抗扭全靠后掌处向前掌延伸的一段max气垫和较硬但不怎么厚的外底。实战多场中底已有被踩软的感受,这也使得最近的几场比赛,鞋底刚性不足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但相较于没有缓震单元延伸情况的一些球鞋来说,audacity 的抗扭转反馈应该说还是够用,但整体偏下的水平
整个球鞋有一个不得不着重提的一个点就是:落差非常大的一个球鞋重心,前掌异常的薄,后跟比较厚实的max,导致脚在鞋内是一种踩高跟鞋的感受,外加后跟处高出脚踝的泡棉设置,使得整双鞋启动抬脚阶段感受非常不舒服
测评总结:
总的来说,nike air max audacity 带给我了一种比较断层的整体实战体验,前掌的优秀启动,贴地感,抓地性和防侧翻,和后跟的拖沓,硌脚情况,以及不太稳的重心。使得这双鞋的定位十分的尴尬,他能适应变向多的灵活型选手的防侧翻变向要求、得分投手型后卫的锁定支撑要求,却缺乏了一定的前掌缓震和后跟的稳定性,并且整体重量也拖了后腿。它能适应大体重锋卫型选手的一定缓震要求和锁定抓地,但同样地忽视了一部分稳定和缓震。所以作为一双优缺点十分明显的球鞋,整体表现还是不够全面。
闻鸡起舞雨宫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