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SOLE测评丨非主流的成就成就了这对鞋 - Super.Fly 2017

测评档案 SOLE测评丨非主流的成就成就了这对鞋 - Super.Fly 2017

    2020-02-03 10:41:49
    6 0

                     


 测试鞋款:     JORDAN SUPER.FLY 2017 PF

颜色:            SAIL/BLACK-INFRARED 23

                   VOILE/INFRAROUGE 23/NOIR

试穿鞋号:     US 10.5

使用科技:     Flight Web Lacing System, REACT核心, Phylon

建议鞋号:     跟据以往所穿着鞋号即可

评分:            以100分作为满分


 

前言:

Super.Fly系列(下称SF)来到2017年舍弃了以1,2,3等的数字代号而直接以年份命名为Super.Fly 2017,可见SF系列在今年有脱胎换骨的决心。作为Jordan Brand首对以REACT缓震技术推出的实战鞋来说,真是令人充满期待。究竟Super.Fly 2017的实战表现能否一洗大家对Super.Fly 5的中庸印象呢?

 

 



 

足踝支撑与灵活度:            85分

Super.Fly 2017有合成皮革与工程网面(Mesh)的两个市售版本,而笔者测试的是材质较厚的合成皮革版本。时代的变迁推进了球鞋于物料上的进步,为了追求轻巧和灵活,以网面(Mesh)为主要物料的球鞋在市面已成趋势,所以以一体式合成皮革示人的SF2017的确是一个很大胆的设计。

 

 

除了外层的麂皮物料外,SF2017亦加设内靴来加强双脚的贴合感。与一般的内靴不同,SF2017的袜套设计成V型切口以方便穿着;而内靴的外围亦加入了Flight Web Lacing System来加强侧向的支撑保护。由于合成皮革Break-in需时,SF2017在最初几次的贴合感会有点差异,一旦经过Break-in以后,麂皮便会配合内靴提供更全面的包覆性,这方面用家可以放心。另外,后脚跟的位置加入了两颗较细的泡棉用以填补阿基利斯腱的空位,令双脚的整体稳定性提升。

 


 

再者SF2017的中筒设计减轻了以麂皮为主要鞋面材质的笨重感,加上采用全新的REACT中底,没有如以往Flightplate加Zoom Air的配置会令前脚掌向上翘的脚感一样,令用家的脚感更为贴地,于攻守的切换上能够快速作出反应,为灵活度加了不少的分数。

 

 

 

舒适度与缓震表现:            85分

相信有很多人都对Super.Fly 2017 REACT物料的缓震表现充满期待。SF2017以全掌REACT泡棉作为招徕,但其实只有核心的部份为NIKE的REACT物料,接近外底的则是如平常无异的PHYLON载体。以笔者而言,SF2017在跑动或是跳跃方面,都认为REACT的回馈表现未如以往系列所采用的Zoom Air般明显,或许是因为笔者的体型比较瘦削,跑动时的双脚未有太大力度去「Activate」REACT的回馈。

 

另外,笔者曾经更换较薄的鞋垫去感受REACT回弹感,而经测试过后,多数在上篮时的最后两步才会明显感到REACT那轻微的回弹感,对比起过往SF系列闻名的Flightspeed系统配置稍为平庸。

 


 

至于舒适度方面,SF2017的合成皮革鞋面在未Break-in前会很生硬地压逼脚趾及脚背位置,加上其一体式的(麂皮)鞋面,令到双脚较难套入鞋笼内。不过经过数次着用后,麂皮会较为软化并提供不错的包覆感,加上在鞋身两侧加设的「折位」都有助减低了用家于跑动时所感受到由鞋面带来的压逼感;而REACT中底经长时间着用亦不会因过份软熟而导致双脚出现疲劳,整体的舒适度较上代Super.Fly 5较好。

 

 

 

 

耐用度与抓地力:         95分

麂皮版本的SF2017在耐用度方面固然较网面版本的优胜,即使于鞋头位置没有加入TPU涂层,笔者的SF2017在实战过后除了一点的肮脏之外,是丝毫无损的。除了鞋面的材质有高强度的耐磨性之外,其实SF2017的鞋底亦蕴藏着另一特点 ─── 分压设计的橡胶外底。笔者大多数的测试场地都是室外场,经历个多月的室外场洗礼后,手上的SF2017的半透明外底并未有太大损耗。

 



 

而这个印有脚掌压力的分布图的外底纹路于室内外场的抓地表现都十分出色,就算笔者在室外场实战后未有抹走外底的尘埃,SF2017于室内场的抓地力表现依然强劲,是过往SF系列中最好。

 

 



 

透气度:         75分

一体式合成皮革加上内层V型内靴这个组合若是在夏天的室外场着用的话,就别要期望有什么透气吧;即使留在室内场着用,局促感依然较以往系列或者是同期推出的篮球鞋严重。虽然鞋舌的部份改以网面以加强透气度,但实质对透气方面没太大影响。若果注重透气问题的话,选购网面版本会比较好,但在支撑方面就需要有一点取舍。

 

 

 

外观:            95分

第一眼从NIKE REACT的发布会上看到Super.Fly2017的真身时,就觉得这对是比较「潮流」向的篮球鞋(当然实测过后是有姿势同样有实际)。撇除网面版本不说,另一个版本以麂皮作为主要的鞋面物料,配以其一体式的工艺,在外观上与Air Jordan XI极为相似(特别在鞋头的位置);再者,后脚跟的Flight Logo除了向同样有Flight字样的Air Jordan IV致敬外,它的反光处理亦都令SF2017在黑夜中的更加耐看。

 

 

市面上除了有黑色与米白色的合成皮革版本外,还有一贯的网面版本,外型同样好看。对比以往的Super.Fly1-5代,SF2017没有很「篮球鞋」的味道,所以off-court着用都有不少的搭配。不过若是选择麂皮版本的同时又很怕肮脏的话,笔者手上的米白色就不太合适,始终浅色对于污迹方面比较明显。

 


足踝支撑与灵活度:            85分

舒适度与缓震表现:            85分

耐用度与抓地力:         95分

透气度:                     75分

外观:                         9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                         84分

 

SF系列总是让人又爱又恨,例如Super.Fly4改变了旧有SF的鞋型,同时把Zoom Air设计成3段式的Articulated Zoom Air,令到主打爆炸力、弹跳的Super.Fly变得更全面更易适应多方向的跑动;可是之后一年推出的Super.Fly 5舍弃了Flightspeed系统,亦把大部份的配置回归到较为平庸的篮球鞋款,在实战的表现上或多或少令人失望。至于今年的Super.Fly 2017,虽然未有飞跃性的进步,但由采用全新REACT的缓震物料开始,这个系列似乎走回了向上攀的道路。

 

总的来说,REACT物料的回馈未有像Zoom Air般明显,但胜在耐用度较Lunarlon高。而SF2017的合成皮革版本在材质、支撑保护和耐用性方面较优;网面版本的SF2017则是更轻巧透气,用家可以就自己的喜好选择,这都算是今年Super.Fly系列的一个卖点,至少想追求轻巧的用家不用再等到PO(Playoff)版本才有多个选择吧。

 

 

原文链接

小题大做铁心

测评档案 SOLE测评丨非主流的成就成就了这对鞋 - Super.Fly 2017

6 0
小题大做铁心
TA的文章

SOLE丨初试有感 - Air Max 2090

每年Air Max Day都总会期待新作,特别是Vapormax诞生的那年,当初觉得奇异的脚感,加上分离的鞋底,行路时总是经常踏空似的。之后Air Max 720,脚踏这对气垫船即使漫步的速度,也有咖啡杯都企不稳的脚感,而且外型也比以往的更科幻。

Sole 师傅鞋评丨话题之作 - PG4

用话题之作是因为谍照流出时,负评不断,既嫌首发的黑白配色令外观更显平庸,也嫌它的缓震配置是降级决定。那么PG4又真的如网上舆论般不堪入目呢?

SOLE履程丨来自全网第二罗蜜的开箱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Derrick Rose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宠儿,是那个我们希望追上的自己,我们都希望自己在像他一样在遭受到如此多人生的不如意后,依然能够重拾面对生命的勇气与力量。Derrick在明尼苏达万圣节夜晚砍下令人瞠目结舌的50分后,真正意义上的告别了那个充满着遗憾的过去,走进了自己人生的全新篇章。对于在中国关注着他的球迷们来说,体育振奋着我们的灵魂,没有什么能够比Derrick Rose重新找到自我更令人振奋的了。

SOLE开箱丨Air Jordan “Snow Leopard” 系列

提到Air Jordan的雪豹系列,就要提提敦艾伦,作为JORDAN BRAND首次与亚洲篮球运动员签约,由效力CBA、入选国家队到赢过MVP的美誉。控卫这角色对于整队球队其实非常重要,好的控卫往往能够主宰一场比赛节奏什至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