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球鞋评测丨成长四年,越发成熟——NIKE Hyperdunk 2012
由作者“我是地板流”发布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登船的时间了,虽然离开校园之后每年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是今年感觉特别快。去年圣诞节好不容易盼来了NBA缩水赛季的开赛,随着赛季慢慢进行,赛季末欧洲杯又开打了,白天看篮球熬夜看足球的日子也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欧洲杯和NBA总决赛硝烟未散尽,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盛大开幕。夹杂着年度最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一起,让今年夏天飞快的度过。2012,电视才真的很忙。短短的长草期过后,NBA又开打了。 今天评测的球鞋是由球鞋领导品牌耐克推出的年度主打鞋款——NIKE Lunar Hyperdunk 2012。08年首次推出的hyperdunk距今已有四年,hyperdunk也已经出到了第四代。不过仍有很多人觉得第一代的hyperdunk 08才是性能最为优异的。4年前的“飞线”,“登月”等炫目的“科技”横空出世,又掀起一场新的球鞋改革,各大品牌也都在新型材质和球鞋重量上做文章。次年的hyperize虽继承了HD08的衣钵但未已hyperdunk命名也能看出它只是一代过渡产品,尽管性能也极为优异。HD2010放弃了Lunar泡棉重新启用前后掌ZOOM AIR的配置,加之越发成熟的Flywire2.0使得它口碑,销量双收,也奠定了hyperdunk的主打地位,有了延续下去的意义。一年前闹的轰轰烈烈的HD2011前掌无ZOOM AIR的事件直到最近也终于尘埃落定,几百万元的罚款对于NIKE是九牛一毛,但起码消费者心理能舒服一点,很多国际品牌都把质量最差劲或者是简配的东西卖到中国(尤其以汽车为主),大家追随了这么多年的NIKE着实让大家心寒。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又是一个奥运年,全新一代的hyperdunk也如期而至,只不过这次有了新的前缀名,ZOOM hyperdunk变成了Lunar hyperdunk。
今年推出的Hyperdunk 2012,虽然有众多改良的技术,但这些都没成为此鞋最大的卖点。最大的噱头来自于植入了芯片的“+”版本,并不太精确的数据,以及高出700多元的发售价让很多打算入手此鞋的人望而却步。一时间通过微博,一些似乎常年没有打过球的人都在乐此不疲的展示着这款球鞋所记录的数据,不过也就坚持了一小段时间,等到热潮过后,一如往常了。这或许是未来球鞋的趋势,但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中底的芯片记录的数据究竟是能帮助训练,还是发到微博“炫耀”,见仁见智吧。我们究竟需要这样的数据记录么?我想大多人和我一样,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于是普通版本的Hyperdunk 2012上市,才让我觉得回归了正常。 鞋子是在中日钓鱼岛事件闹的最凶的时候买的,也就是9月初,所以买了红黄番茄炒蛋的中国配色。这并不是最中意的配色,相反还是个人觉得最不好看的配色。相比前作HD2011,最大的变化就是球鞋取消了NIKE驰骋江湖多年的气垫技术,转而运用了前后掌的Lunarlon缓震技术。这并不是第一次在中高端球鞋上用全掌或者分掌的Lunarlon技术。推出于上赛季的hypergamer结合了hyperfuse材质的鞋面,将球鞋的轻质透气以及良好的包裹性集于一身。但并不出彩的鞋面设计,加上偏硬的脚感让它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和hyperize一样,也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难成经典,也很快会被遗忘。倒是这个赛季还有不少的球星例如老基德,德隆,哈登,林书豪等穿着hypergamer low征战NBA赛场,相信HD2012 LOW的到来会取代它。发售价1349元的FLY WADE II更是把全掌的Lunarlon泡棉置于中底,而如今已经归于李宁的韦德,我们只能通过他的球鞋来缅怀他在JORDAN TEAM时期的风采了。
像是冰激凌一样的Lunar中底,在前几次穿着并无明显的缓震感,尤其是前掌会觉得偏硬,就像是PHYLON中底的感觉,不过再怎么硬,想想前一代的HD2011国内版本前掌取消了气垫,也就释然了。不过倒是突破启动的时候会感觉到很顺畅,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前掌中底的厚度也比较薄,因此更为感到贴地,更有场地感。而后掌的Lunarlon单元感觉更厚实些,起初类似AIR SOLE的脚感,但是又不像气垫集中在一个点上的缓震,Lunarlon会更有整体感。中底Lunarlon的字样很容易在打球的过程中被摩擦掉,等到完全磨掉以后在这块空余地方印上自己的名字倒是不错,不过我打算印一个“TURBO”。在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的磨合之后,Lunarlon泡棉的感觉才慢慢的能体会到,虽然不如跑鞋上的那么软,但对于篮球鞋来说是恰到好处,在起跳,落地的时候既能提供良好的缓震,又不会因为太软感到不适。很难说到底它和ZOOM AIR孰优孰劣,只能是看哪个更适合自己的风格。就各人来说并不太喜欢气垫的脚感,因为不是很喜欢太软的球鞋,所以我会更倾向于Lunarlon。进过几年的改良和进化,早已在跑鞋开花结果的Lunarlon技术在篮球鞋领域也越发的成熟。一直对新出的技术不太感冒,因为新技术的诞生难免会有缺陷,而进过一到两年的改进之后才更能体会到它的精髓吧。
用于取代碳板的玻璃纤维,比碳板看起来更细腻精致,又比TPU看起来更有质感,近几年来高端球鞋大多采用这种材质来作为中底的防扭转设置,不过还是碳板看起来更有质感,也更显得高档一点,或许季后赛又将推出“精英”版本,能让消费者多掏些钱得到他们想要的。看见不少人的球鞋此处出现断裂的现象,也不知道是因为个人原因,还是这双鞋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不过我纯粹把它用于实战,平时并不会穿着,所以也避免到一些可能导致它断裂的地方,例如上下楼梯踩在踏步前段。不管怎样,花了钱买的球鞋还是好好爱惜吧,毕竟出现这样的情况专卖是不会负责了,更何况很多人都是网购,更无售后三包。
加入XDR耐磨橡胶的大底,用手摸起来不如上一代HD2011大底硬度那么高,表面更涩。我一直在想用怎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感觉,后来发现与自行车的刹车片触感几乎一模一样。大底的摩擦力,抓地力和耐磨度是个人对这双Hyperdunk 2012最满意的地方。虽然没有用传统的人字纹,但是加深的圆形花纹配合XDR的橡胶材质提供给了良好的抓地力,而且实战将近三个月磨损程度也非常低,不过也许这也更多的与个人打球的风格和场地有关,但和自己其他的球鞋相比,起码在耐磨度上都要更甚一筹。
鞋面部分,从HD08开始塑料化的球鞋之后,更为结实耐用且轻质的新型材料一直在研发,但是或多或少都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hyperfuse网眼会破裂,运用FLYWIRE 2.0的ZK5和HD2010鞋面撕裂,HD2011的尼龙鞋面和KD4的热塑鞋面在运动中产生折皱时使脚面感觉不舒适不自然。似乎暂时还是替代不了皮质的舒适感和耐用度,但我想作为品牌领导者,肯定会有应对的办法和强大的研发团队来攻克这些不足。但它们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在配色方面比以前皮质的球鞋要更炫目多彩了,而且不易起死皱,也更容易和中底粘合,脱胶和大面积开裂的现象少了很多。
HD2011的尼龙鞋面,在这一次换成了泡沫材质。有过几款中端跑鞋也是用的这种材质的鞋面。不过接触更多的,嗯,是鸟巢拖鞋鞋面上的材质。这种材质倒是很轻,透气性也不错,耐久度有待时间来考验。鞋面虽然不厚,舒适性比起前作要提高了很多,也没有太多的塑料感带来的不适,也不得不说是HD2012的又一个进步。鞋面巨大的SWOOSH醒目的贯穿大半个鞋身,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高帮的“刺客”系列的足球鞋,估计等到低帮上市会更像。而这一次置于热塑鞋面上的LOGO也不会像之前的HD08,HD11一样出现LOGO掉色的现象。
鞋舌部分已经和ZOOM Hyperfuse如出一辙,薄薄的鞋舌很贴合脚背,也没有更多的束缚感,而大面积的网眼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球鞋的透气性。鞋子并没有内靴,但是因为HD2012本身鞋型设计的很修长的关系,所以包裹感还是非常不错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加上超高的鞋帮,在穿脱的时候可能稍麻烦点,脚比较宽或者脚背比较高的人穿脱可能会更加。脚踝两侧的镂空设计难免让人联想到昔日主打的Huarache技术。如果HD2012有内靴,那Huarache的字样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在鞋身上了。
Hyperdunk 2012的另一个两点,无疑是“动态飞线”了。外露式的几根尼龙绳号称可以在运动中稳固双脚,增强稳定性和包裹性。可是实际上的效果呢…… 本来夹在鞋面的Flywire这一次“红杏出墙”,飞线本身也更粗更结实。设计成外露式,也是噱头大于实际。和前几代飞线一样,我觉得它还是只能用于固定和加强鞋面的强度,和宣传的增加包裹,加强支撑的功能还是有一定差距。
在实际穿着中,只要系好鞋带,飞线就很自然的向外扩张,完全也没有贴合在鞋面。相信在运动发力的过程中,会扩张的更大,既然都不能贴合到鞋面,又谈什么增加包裹和支撑呢?如果有NIKE的设计师能看到这个贴,我只希望给一个建议,等到Flywire 4.0如果还要用外露式的设计,建议把外露的尼龙线换成有拉伸功能类似松紧带的材质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战近三个月,整体还是非常满意的,在各种类型的场地也都表现优异,和Hyperdunk的磨合也是渐入佳境。作为年度主打款,它能称得上是优秀,已经第四代产品的它经过几年的改良也让这个系列走向成熟,以NIKE的营销模式,一个产品如果很受欢迎会延续4 5年,然后不再是主打款退居二线,更有“科技感”更有“噱头”的产品会取而代之,不管怎么样都不妨碍它成为一双很不错的实战球鞋。 Hyperdunk 2012陆陆续续推出了众多的配色,相信还有部分配色还未上市,这些是让它成为折扣店主打的前提,喜欢它,却还未入手的不妨等等其它还会否出现更喜欢的配色,反正漫长的冬天也来了,反正离登船的日子也不到一个月了…… 温馨提示:冬季打球一定要做开准备活动,不会做准备活动的就先慢跑到身上发热有汗出来的时候再去参加半场或全场的对抗。————————————————————————————————————————————
靠着气垫打天下的NIKE居然推出的主打鞋款已经没有了气垫,一直在创新的它们也在如今的篮球鞋界一家独大,可是似乎消费者们对这些并不买账,觉得没有气垫的耐克鞋就是偷工减料就是缩水。而上一次没有把气垫作为营销重点的主打鞋款,还要追溯到2000年上市的SHOX BB4,和LUNAR一样,在跑鞋上表现更好的SHOX在篮球鞋界也是一直让人诟病,进而慢慢淡出,直到完全退出,在它短暂的10年服役生涯中虽然也有些代表作,但是千篇一律的配置终是会让人厌倦。慢慢长大才懂得,原来一个产品,外形设计是最简单的部分,可能一个好的设计能抓住眼球,但是要有更大的发展,核心技术的进步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恰恰也是最艰难的。
在专卖买鞋的那天看见4双颇有渊源的球鞋,于是用手机给他们来了一个合影。说它们有渊源完全是因为发售的年份几乎都是间隔了10年。AIR FORCE 1在今年迎来它的30周年纪念,虽然不像25周年时那样风风火火的推广,但是也有很多不错的30周年纪念版上市。30年前靠着气垫技术开始在篮球鞋界崭露头角,现如今虽已不再服役在球场,却是NIKE最经典的复古鞋款。10年后的92年,凭借乔丹的个人影响力,与之联名的JORDAN系列球鞋风靡全球,让无数球迷追捧。而当年的AIR JORDAN 7代球鞋也不仅仅是卖乔丹的个人名气而已,随着气垫技术的慢慢成熟,让球鞋更轻便却又不失去它的保护性成为了主要课题,于是Huarache技术被AJ7采用。减重,似乎从那时就开始了。或者AJ7并不是那个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球鞋,但它也确实是球鞋改革大潮中一个重要的成员。2000年底上市的SHOX BB4,虽然和AJ7间隔不到10年的时间,却有了飞跃式的发展,ZOOM AIR气垫名声大造,这早已和AJ7时代的气垫技术不可同日而语了。更重要的是SHOX技术的诞生,掀起了各品牌研发物理减震的一阵狂潮。一时间各大品牌的军备竞赛如火如荼,各种形态的“A3”,到后期的“BOUNCE”,“魔球”,“龙骨”甚至是“弓”,就连各跑鞋厂商也都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所以SHOX BB4绝对是21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鞋款。 最后用Hyperdunk 2012对比30年前开山劈石的AF1,没有了厚重的皮质,没有了扎实的走线,没有了闻名天下的气垫,看似与它已经完全背道而驰,可是,谁又敢说这不是正在开启另一个传奇。
闻鸡起舞雨宫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