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公园老大爷们那神奇、令人惊叹的引体向上吧?
作为年轻人,怎么能输给爷爷辈的老人呢?但是想练习引体往往摸不着敲门
同时,引体向上被认为是上肢训练之王,很多人在训练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不同的握距
那么,小编就先介绍一下不同引体向上的区别:
反手引体
顾名思义,握法选择为反握,主动肌为背阔肌和手臂肱二头肌,既是练背的好动作,同样也很好地训练二头
这个动作小编在之前的文章里有介绍哦~链接请戳麒麟臂是怎样炼成的
窄握正手引体
同样是一个窄握的引体,与反手相同,窄握相对于宽握会更多的训练到二头肌(反手更多)
宽握正手引体
巨石强森这种就是正手的宽握引体了
相比窄握,它的优势是能刺激更多的背阔肌,劣势在于它的活动行程并没有窄握的大,对二头刺激更少
对握引体
对握引体同样分成宽窄握,优缺点与上文提到的是一样,主要差别在于,对握相比正反握下背部的刺激更大
Crossfit引体
Crossfit引体一般是要求运动员在固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个数后可以得到休息
作为一个比赛型动作,对背阔肌二头这些肌群的刺激就少很多,通常通过摆动身体来得到动能完成动作
花式引体
花式引体是普通引体的进阶版动作,对肌肉控制、核心要求更高
小编暂且介绍这些比较常见的引体类型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正手的常规引体(正常握距)
首先小编要说明的是,文章介绍的引体方法并不是以个数来论英雄,而是做标准的、以刺激背阔肌和二头为目的的“健美式”引体,并不是通过剧烈的身体摆动来凑个数,讲究的是对肌肉的刺激和控制
首先,双手选择合适的握距并牢牢抓紧杆子
其次,做一个肩胛后缩,身体上拉,肩胛骨向下压的动作,上拉的过程中想象手肘往裤袋里
然后,将杆子拉到锁骨左右的位置
最后慢慢下放,回到初始位置,再重复动作
Tips:
1.完成动作时,尽量让下肢放松,垂直地面,减少下肢借力
2.动作行程要做满,上拉眼睛要过杆,下放时手臂要伸直
3.控制好动作,缓慢并有控制地完成,拒绝摆动“作弊”完成
引体向上这个黄金动作,在练背界的地位相当于卧推之于胸肌,深蹲之于大腿,但是这个黄金动作的难度却不小,大部分女生甚至一部分男生做不了一个标准引体
别担心,小编今天教你的引体教程让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Let's get it!
相信尝试过引体的人都知道,决定引体向上个数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背和二头有多强,而是你的小臂和握力能多持久,如果不能长时间握住杆子,那之后的训练毫无意义,所以,打造引体的基础部分就是加强握力
下面小编介绍两种常用且方便的锻炼握力和小臂的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简单明了,直接使用引体向上的初始动作模式来练习是最佳选择
悬挂的方式有几种,第一种双正手,第二种双反手,第三种一正一反(记得左右手交替,否则会造成两边肌力不平衡)
小编推荐可以做5-10组,每组根据自身能力来决定时间长短,但是在前面几组不要做到力竭,保留一点体力做后面的训练,如果每组可以维持20-30秒,说明握力就合格了
对引体向上有更高要求的小伙伴,可以选择用单手悬挂的方式来练就更强的握力
农夫走也是一个极为常见且方便训练的动作,通常作为大力士的比赛项目,用来训练握力非常有效
双手各持一个等重的重物(如哑铃、壶铃),核心保持收紧然后静站20-30秒,重复3-4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它能很好地锻炼你的旋转和收回肩胛骨的能力,经常进行这个练习将开发你的肩胛骨位置更好的意识,使你更好的使用背部肌群(强行利用下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肌肉能力),可以保持你的肩胛骨在适当的位置
起始姿势和引体向上一样,双手抓住单杠,悬挂在单杠上,手臂伸直,然后自然的肩胛上提,感觉肩膀快要碰到耳朵,然后启动背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让肩胛骨下回旋,下沉。利用肩胛的移动,去感受身体往上带的感觉
此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肌肉张力,保持背部肌肉紧张,不要只是放松的悬垂,但手臂需要放松伸直
和一般的杠铃划船相比,这个动作的模式更像引体向上(身体靠向器械而不是器械拉近身体)
利用自身体重的一部分完成反向划船,双手握距略宽于肩,利用肩胛骨的收缩和肘的移动来带起身体
完成动作时,需注意头肩臀腿需要尽量保持一条直线,腰部不要塌陷,核心保持收紧
这个动作推荐一组完成15-20次,组数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若直腿做反向划船的难度太大,可以选择屈膝完成
四.引体最后一步——离心练习
如上图演示的一样,找一个单杆,你可以借助外物的帮助(蹬腿,小伙伴辅助,椅子等)来帮助你达到引体正常的最高位,然后控制身体,慢慢下放(尽量久),即为一次离心运动,通常下降接近杠的最低点是最难的,但是一定要hold住,成功就在眼前
离心收缩对肌肉的刺激效果会比向心训练更好,缓慢的动作也能帮助你熟悉所训练的动作模式,攻克这一步,你就能做到完整的标准引体向上了
OK,相信小伙伴们在坚持上述练习之后,完成引体肯定是妥妥的了
BUT!
这就结束了?NO!
要想轻松完成很多个的标准引体,还需要非常多的个数的积累,才能塑造出一个好的动作模式,才能建立神经与肌肉之间的链接,那刚刚能做引体的小伙伴,要想达到这个数就显得非常困难,所以小编推荐一个神器!
弹力带!某宝均有销售,物美价廉
选择合适磅数的助力带,引体向上还不是美滋滋?
小编在这边想说明的是,为什么推荐弹力带而不是用健身房比较常见的引体辅助机呢?
引体辅助机通常是跪姿的,跪姿做引体,那小伙伴们的骨盆就很容易处在一个前倾的不良体态上
当快力竭时,会不自主地使用腰去代偿发力
这是错误的动作模式,同时对腰椎是非常不友好的
最后,小编想说,想练好引体,建议一周练一到两次,一次可以练6-10组,10-15次
用正确的动作模式和进阶模式练下去,相信时间会见证你们的改变
祝愿小伙伴们以后能玩出花式引体
TMAC_M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