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得了 LVMH 大奖却没有流量的井野将之,比 Virgil 水平差吗?
谁是井野将之?不知道没关系,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的确没什么记忆点(而且日本人名字都挺难记的)。往往我们要记得一个品牌负责人的名字必然会把品牌名联想在一起,比如:NEIGHBORHOOD® + 泷泽伸介、visvim + 中村世纪、READYMADE + 细川熊太……
如今整个潮流文化正以欧美为核心运作,并不断打破街头与时尚的分界。正如标题提到的,井野将之带着自主多元化的日本潮流品牌 Doublet,成为冲进欧美圈拿下 2018 年 LVMH 青年设计师大奖的一匹“黑马”。
▲(image:seventie two)
LVMH 四个字母,说明了他可以得到 LVMH 集团高层的指(资)导(源),想想看 Virgil Abloh 为什么可以坐上 LV 总监的位置(Virgil 在 2015 年入围 LVMH 青年设计师大奖),相信只要是入围过 LVMH 或进入决赛的设计师,就有“进圈”的意思了。
▲(image:VOGUE JAPAN)
先看看他的成名作来做个回忆,Travis Scott 的刺绣棒球外套、G-Dragon 的印花羊绒外套、包装袋 Tee……
▲(image:Twitter)
▲这是一件被封装好的 Tee,独特的之处在于你把包装撕开,包装就留在了 T 恤上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印花。(image:Men's UNO)
像是很多颁奖典礼总有的“爆冷门”现象,井野将之自己都坦言得奖使他备感荣幸也有些意外,毕竟作为如今世界上最有看点和最权威的比赛之一,LVMH 时装设计师奖没有颁奖给潮流品牌的先例。
▲(image:The Cut)
这样看是不是跟 Supreme 的大老板 James 得 CFDA 大奖的情况有点像呢?与 Off-White 的 Virgil 相比,明明同样混迹于潮流与时装的灰色地带,为何井野的 Doublet 并没有大规模轰炸国内“服装圈”?离爆红只有一线之隔的他究竟缺少哪一点?
科班出身,东京时装学院毕业。与其他设计师不同,井野最初被日本设计师三原康裕(Mihara Yasuhiro)发掘,在 MIHARAYA SUHIRO 担任了 7 年的鞋履和配饰设计负责人,他追求创新,还试过用“边角料”做包包、腰带等配饰。
直到 2012 年,井野自己想开始做衣服了,与他的一位艺术家朋友——村上隆,联手创立 Doublet。
What?村上隆?是的,尽管我们完全看不到村上隆的在 Doublet 出现的影子,但井野本人确实是这么说的。
▲额……村上隆这一头还跟 Virgil 搞联展。
村上隆本身就是个“流量大户”,奇怪的是村上隆自己也很少为 Doublet “打 call”,为何井野不选择蹭流量?
井野曾表达过,他一直沉溺于绘画还想过做卡通和电影,但是他也不想每日每夜地画,做衣服是他最佳选择了,或许村上隆只是他的一位知音与老师吧。
▲(image:Xuehua)
今年的 LVMH 青年设计师大奖是首次颁给潮流品牌,也是第一次颁给亚洲面孔,而井野本人也不会讲法语和英语,颁奖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表示了感谢。值得一提的是,现年 38 岁的井野将之是 9 位入围决赛的设计师中最年长的一位。
▲(image:businessoffashion.com)
看看当时与评委的合影,前后排全是大咖。
▲(image:businessoffashion.com)
看一眼鞋子,井野穿着自家的流苏“棋盘格” Slip on、宽松洗水牛仔裤和荧光黄猫须帆布外套。嗯,很街头。一看旁边,是高跟鞋、皮鞋和巴黎世家……
井野长相是属于随和友善、带艺术家气质的日本脸孔,辨识度还真不算高,这是不是他不够吃香的原因呢(仔细看还有点像年轻版的山本耀司?)。
▲(image:Stories-mag)
在 Doublet 初出道的几年里水准发挥平平,偶尔会被日本潮流杂志选中几样“性冷淡”单品登出。
▲Doublet 14AW lookbook,感觉像是将街头与时装强行 mix 一起……(image:Stories-mag)
直到 2016SS 系列开始,品牌突然脱胎换骨,跟上了 90 年代复古运动风之余,又善于将传统日本服装元素融入。
▲(image:Doublet)
其实一个决胜的关键点就是井野抓住了年轻人既想要精致工艺、又能足够表达个性的服装需求。
▲(image:Doublet)
井野并不 care 他的经历与热爱的文化用在服装上有什么问题,对面料(材料)的选择上完全不受限制,加之时而比例奇怪的剪裁,仅这两点就足够征服评委。Haider Ackermann 在现场跟他说:“John Galliano(MMM 现任设计师)也会嫉妒你用的材料。”
还有评审说他像是另一个三宅一生,试图突破纺织品的界限和人们对纺织品的固有看法。
差不多我们可以总结一下,Doublet 现在的设计语言:亚文化、街头、日本元素、奇怪解构、面料开发。要阿苗总结的话,其实就俩字“好玩”,这样有个好处是能多“变”,但也可能不利于大众对品牌印象的构成。
▲(image:Doublet)
服装风格大变,连 lookbook “尺度”也越来越大,口味越来越 heavy,以前那种青涩、保守的照片风格不复存在,彻底全面街头化。
▲Doublet 18SS lookbook(image:Doublet)
有没有发现,Doublet 找到了中性模特的新大门,控制得可阳刚、也可性感,跟其他高街品牌的套路一般,故意模糊男女的性别界限。引起阿苗注意的是,在 18AW lookbook 中出现的中国模特 ins@sanxinju,这种不算符合大众审美的青年脸孔,倒是与 Doublet 一直强调的“违和感”特别搭。
▲Doublet 18AW lookbook(image:Doublet)
得奖给 Doublet 带来的最大效益之一,当然就是得到更多眼挑的时尚集合店的宠爱。除了成名前就一直在关照的 Dover Street Market、Lane Crawford 和 10corsocomo,还继续扩张到泰国的 club 21、哥本哈根的 storm 以及美国的 rsvpgallery……
▲(image:Club 21)
不过,在联名这回事,井野却一直不慌不忙,名气最响的只有去年与 424 联名系列,也为 Dover Street Market GINZA 打造过别注 T 恤系列。联名明明是潮流圈最吃香、还容易“上位”的圈钱手段,井野什么时候能给大家一个惊喜呢?
▲(image:Doublet)
从我以上说的五点,其实你们也看得出,井野得奖的前后没有“流量”,不是因为 Doublet 的缺点有多少,更多是浮躁的大环境和趋同的大众审美所致。一路上,井野靠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确是“时装 x 街头”圈内的一股清流。
▲(image:soen.tokyo)
有趣的是,井野能征服 LVMH 评委,却是因为他够“偏门”、够胆识。
那么在以后的以后,井野会不会接管 Fendi、LOEWE 或者 Givenchy 呢?
steppy潮流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