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两个 Apple Watch 陪伴下的「健身之路」
2017年我开始使用Apple Watch Series 2,这块手表是男友送的礼物,初衷是想借由一个装备来激发我健身的动力,顺便检查我的日常运动作业是否完成得合格。
一年多的使用过程证明,我果然是个被装备趋势的肤浅分子,每周的健身中Apple Watch不光帮我记录数据,在我备战马拉松,从游泳进阶水肺潜的这些训练阶段,还有着个隐形训练师的角色。
近两个月我使用了蜂窝版的Apple Watch Series 3,系统方面也升级到了最新的OS 5。这一次的更迭之后,对比以往的健身体验来说,在记录数据和户外运动辅助这两处明显感觉「更上一层楼」。
· 例如最常接触的跑步
以前在平日小跑我也会开着Apple Watch来记录里程,不过数据却是没怎么使用,而真正发挥作用时候,是我在马拉松赛前训练和参与比赛时记录配速。我是属于临时抱佛脚的小白跑者,跑长距离控制配速和步频是保证自己不被关门的关键,我的情况是只要前10K不慢于7′30″左右,后10K+不慢于8′30″就能保证在3小时内完成半马。
以前使用Apple Watch Series 2,我会在跑步途中得时不时抬手看一看当下配速。换了Apple Watch Series 3之后,得益于OS 5 加入了「配速提醒」记录项,省去了盯配速还得抬手看的费劲。
从体能训练中设置配速提醒会有两项选择「平均配速」和「滚动配速」,前者是指当下跑步总里程的平均配速,而后者是跑步每公里的平均配速。就我日常的跑步使用的都是「滚动配速」,从上一公里情况去调整下一公里的步频,能有个缓冲过程,步频和呼吸节奏切换更舒服些。比较烦人的是OS 5 中配速提醒的最慢限度在7′30″,一到10K后就尴尬了。
回忆到更早以前没有只能手表的年代,我的记录工具是手机 APP 悦跑圈,了解每公里的配速都得听语音播报,跑半马的时候手机电量很是受考验。现在用 Apple Watch 版的悦跑圈,仍然坐着记录,但同时减少了不少负担。
而讲到手机,Apple Watch Series 3除了数据之外,还解放了我的另一件纠结事:蜂窝功能的照抚下,跑步不用带手机真的好幸福啊啊啊!
我们都知道1代和2代的智能手表一直处于无接打电话的缺憾状态。于是戴着2代跑步时,就不得不再带个壁包或是腰包装手机,就是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电话。特别是做长距离训练时,差不多跑至15公里左右,胳膊多拿一张卫生纸都觉得重得累死,更何况手机这个累赘。
有蜂窝支持Apple Watch Series 3,算是把跑步随身携带的物品减负了。不过,我不太想与马路上行人一起共听电话,自然也就备了一副无线耳塞。
· 关于徒步
自从拥有Apple Watch 后,很惭愧没有参与过徒步。上一次的徒步停留在2015年的雨崩之行,当时也是用「悦跑圈」记录了这一次的路程。因为徒步项目和跑步项目的一些相似性,我就在这里以个人经验简单讲讲,Apple Watch Series 3更新至OS 5后会对于徒步项目会带来什么。
我喜欢的徒步路线,多以山地为主。Apple Watch Series 3 新增的气压高度技术,日常场景是应用在检测每日上下楼层的层数,这点对我一直都毫无用处。反而在徒步这项运动中,这一技术可以辅助记录徒步爬升的距离。
同样,在越野跑比赛中也能扮演这一作用,来记录下衡量赛事难度的重要指标。可惜目前的最新系统中,并未加入越野跑这项运动,想必对于跑山的轻度爱好者来说是很大的短板。
· 关于游泳
游泳是我当前最频繁的运动项目,也我使用Apple Watch的主要场景之一。在我游泳历程的两个阶段,两个Apple Watch都给予我很大的数据支持。
例如初学会蛙泳时,发现自己容易费力,而且速度不快。咨询男友后才得知,自己所谓的学会蛙泳是跟随着身体省力的本性而做动作,正确姿势中的蛙泳在腰腹核心是要发挥力量作用,手与脚的动作标准才能减少阻力,速度自然会加快。在这个阶段,我会借助Apple Watch 帮自己记录速度,看纠正动作后有无实际效果。
后来在练习自由潜水时,需要练习调整呼吸,降低心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氧气消耗。我会依靠Apple Watch对照潜水前后的心率数据,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呼气节奏等等。
而新入的Apple Watch Series 3 在目前体验中,除了能在游泳池接电话之外,我个人感觉与Apple Watch Series 2并没有过大差异。而且要注意在泳池中使用Apple Watch 时,不要戴着太松,不然会有心率无法监测到的情况发生。
另外,有时游泳中途会有动作变化或是休息调整的间隙。Apple Watch的自动检测非常人性化,蛙泳和自由泳的姿势可检测区别开来,每一次休息时候也会自动检测,形成组合数据,减少了很多数据误差。
· 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
以我的健身习惯来说,我很少在做力量健身等项目的时候用Apple Watch,毕竟因为动作不固定,力量监测难等因素的干扰,智能手表在力量训练方面的记录弊端一直都是显而易见的。
换了Apple Watch Series 3后,我特意记录了一次健身,以此来了解手表记录的数据是否对健身者有所帮助。测试之后,就我个人而言依然是没有太大用途,毕竟我对于健身没有增肌或减重要求,主要集中在塑形。
如果是正在减脂减重的人群,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所记录的消耗卡路里还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而且要是接入家用或是健身房的智能健身设备,记录的数据会更加精准,一成套的健身项目也会留下一组完整的数据,省去了每更换一次健身项目就要换一次记录项目的麻烦。
除了以上详细记录的几项运动模式之外,还有室内外单车偶尔会使用到,主要也是用于记录速度,来达到一些训练目的。而其他椭圆机、划船机、踏步机、瑜伽等健身记录项目,目前还未体验过,在此就不跟尾巴们细聊了。
细聊一连串的健身体验之后,相信肯定有声音会说:Apple Watch 运动记录功能,其实在松拓、佳明这些更深耕运动领域的表中早就可以见到。而且这类专业型运动表,在项目记录中能提供的数据全面性和精准性上,当前最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3和OS 5表现明显捉襟见肘。
个人认为,这类表更适合专业大神,而我这种偶尔跑跑健身的上班族,Apple Watch 更适合。而且若是把它与专业型的运动智能表相提并论的话,也过于苛刻且错位了。毕竟Apple Watch 更集中于生活化,健身只是它从生活的核心中延伸出健康式分支。
Apple Watch 之于我而言,不仅满足了我这个小白健身爱好者的多方面运动需求,而且在健身的过程也起到了不少的激励作用。回归日常生活Apple Watch 又是手机之外的备用物,因为与身体绑定的属性,错过提醒事项,接听电话这两件事可是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讲了这么多Apple Watch 与我健身的故事,最后就从健身出发来简单总结一下个人得出的购买建议吧。
· 对于重度的跑步、游泳的专业级爱好者,选择运动型手表才是更恰当的选择,Apple Watch 当前的数据监测的精准性和包含维度都达不到专业级要求。
· 对于偶尔健身运动的上班族,Apple Watch 将或是一个不错的健身搭档。消耗卡路里与运动速度等基础数据足够判断当下的健身效果。除去健身之外,也是一个担任通勤助手角色的不错选择。
数字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