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实战测评丨莆田之光,先驱七 TIME1.5丨ROGER prod.

视频 实战测评丨莆田之光,先驱七 TIME1.5丨ROGER prod.

    2018-11-12 21:31:52
    19 4

优点

舒适度 9/10


TIME1.5将1代的全鞋面热熔材料更换为了全鞋面一体织(ONEKNIT),和其他国产球鞋采用的编织材料有所不同,ONEKNIT的延展性非常突出,鞋面的弹性很好且适度,不会像哈登2那样紧得过分,恰如其分地给脚面带来较好的贴合度;内衬的填充也很充足,尤其是在后跟鞋头部分,海绵格外厚实。因此,TIME1.5在舒适度上表现优异,上脚基本无需磨合。另外,尺码方面推荐正常标准购买。


外底 8/10


TIME1.5和TIME1.0共底,因此外底的纹路是和1代完全一样的人字纹,但是1.5的橡胶材料比1代更为柔软,所以表现出来的抓地性能相对于1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字纹”作为球鞋外底纹路的始祖,往往抓地表现都是非常稳健的,TIME系列也是如此:不求极致,但求稳定。



由于橡胶比前代更软,耐磨性方面则需要注意,对于水泥地外场,各位还是要谨慎对待。



缓震 8/10


TIME1.5采用了先驱七自己开发的缓震科技:RISE,并且在1.5上拓展到了全掌,还在后掌独立设置了一个缓震单元。不过,我始终认为RISE中底是一种更加偏向于高弹的缓震,在缓冲上的贡献不大,好在TIME1.5采用的RISE+鞋垫,材料很厚,软度足够,吸震能力很强。



总体上来说,TIME1.5的缓震还是相当不错的,启动能够提供足够的场地感,落地也不会震脚。但是,中底材料和鞋垫的配合还有待加强,我个人认为中底和鞋垫的弹性、软度应当相对接近,让中底部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缺点

包裹 7/10


讲真的,TIME1.5的包裹性,我本不应该列在缺点部分,因为如果你拿到实物,你将会知道先驱七为了提升球鞋包裹性做出了多大的努力:后跟的内衬厚实到夸张。之所以只给到7分,有两个原因:



一,后跟的填充位置不恰当。我个人认为一双后跟稳定的球鞋,后跟的海绵填充在侧面看必定是S型的,即“上凸下凹”,与人体后跟的型线和谐统一,而TIME1.5虽然拥有非常厚实的后跟内衬,但是缺少了跟腱部分的型线设计,使得实战时脚跟有离开鞋底的趋势;



二,鞋带处,编织内部的填充不够。我一直都比较担心全编织鞋面鞋带处的包裹性,TIME1.5在鞋面上部的填充较少,鞋带系紧后,对脚面的压迫感比较明显,同时也使得脚背处的包裹性不够理想。


支撑 6/10


支撑性一贯是一体织球鞋的通病,TIME1.5针对提升支撑性做了三部分的设计:鞋头侧面热熔、后跟TPU以及中底稳定片。



鞋头侧面热熔:这块材料在鞋子侧面的包裹面积较小,又加之TIME1.5鞋面编织材料比较柔软,在变相的时候会造成比较明显的侧向形变。我个人认为TIME1.5需要将这块热熔的面积加大,延伸至鞋子的中部左右,并且加大厚度,才能有效抑制变相时的侧向形变;


后跟TPU:这一部分的设计,包括厚度、面积问题不大,基本可以满足鞋子后跟部分的稳定性要求。问题主要出在上一部分包裹性我提到过的内衬型线,导致内衬和外部的TPU配合没有达到最优,实属可惜;

中底稳定片:个人认为中底的稳定片偏短,前掌发力的时候,力向地面的传导不够直接,大家可以参考Air Jordan的Flight Plate科技,好的中底稳定片应当起到一部分力量传递的效果,这是TIME1.5的中底稳定片所欠缺的,需要增加强度和长度来改善。

总结 7.6/10


作为一个由个人创立的品牌,TIME1.5已经给到了我们足够的惊喜。后期价格做低,从其用料和工艺的成本来说,这是一双性价比非常高的球鞋,很适合想要体验编织科技又觉得主流品牌价格较高的学生党。



我个人认为,做鞋子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足够的创意、扎实的工艺以及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的充分了解,才能把鞋子做好。成本高、利润低,也是小品牌生存的最大瓶颈,做出TIME1.5着实不易,相对于前代来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不得不说,和成熟的大品牌相比,先驱七在产品、运营、制鞋的经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先驱七可以将莆田的地利优势,结合主创人员对球鞋的理解、对篮球运动的理解逐渐融入到品牌文化中,把产品做得更加成熟,真正成为国产球鞋的先驱!

先驱7 Time

¥349.00


ROGERprod

视频 实战测评丨莆田之光,先驱七 TIME1.5丨ROGER prod.

19 4
签约作者
ROGERprod
TA的文章

实战测评丨PEAK DH4丨ROGER prod.

距离上一次穿着匹克,已经五年多没有穿“山峰”牌了,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当年的帕克系列,三级缓震的科技等等,这次的感觉很不一样。

实战测评丨NIKE PG2丨ROGER prod.

ROGER利用假期试了3双近期的热门球鞋:哈登3、LBJ16、AJ33,第一印象不知道和你们是否一致:哈登3纯属敷衍产物,1399肯定是不可能马上买单的;AJ33会担心系带系统会断裂,而且外底不平,没有防侧翻,着实不敢尝试;LBJ16进步很大,脚感不错,舒适度很高,值得一买。ROGER之后也会率先测评LBJ16,敬请期待!

实战测评丨Adidas Harden Vol.2丨ROGER prod.

购入这双哈登2的经历其实还是比较有趣的。 最早试到这双鞋的时候,由于鞋面紧得令人发指,让我直接放弃了购买它的想法。而两个月前,由于机缘巧合,我得到了一张哈登中国行的门票,活动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到登哥人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就,萌生了支持一波的念头,然后就“真香”了一次,买下了这双哈登2。 实战过后,真实感受比“初体验”其实好得多,还是有挺多闪光点值得和大家分享,当然也有很多毛病和我预期的差不多,这一期就跟大家尽可能细致得聊聊哈登2代。

实战测评丨Adidas D Rose 9丨ROGER prod.

罗斯9代作为下赛季球鞋的先驱,价格、定位都做了调整,性价比也随之搜搜地涨起来了,趁着别的新款还没有上市,给接下来的新款签名鞋开了一个好头,可以说出现的时机相当合适了。实战过以后,感觉和我最初的预期比较相近,还略微有些超出预期。这是我对罗斯9代一个定性的结论,说在测评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