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精讲细练 | 如何优化与安排你的训练流程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相信当你进入健身房之后——假设今天是练胸,你经过慢跑、拉伸等大多数人习惯的流程之后,直接走到卧推架,重量从轻到重,一直推到差不多,然后结束。接着换别的练胸的动作。而今天的文章,旨在如何建立一个准确的,精细化的流程,它涵盖了热身、训练、冷身等过程,并且希望这样做能够成为你的训练习惯。
我们上面谈及到“过程”这个词汇,那么就涉及到了一个顺序的问题,那就是有分先后。对于训练质量的提高,除去动作的选择与自身动作质量问题,优化训练流程,便会得到一个更好的训练质量。咱们这个是属于微观上的安排,包括告诉热身有哪里,你需要做哪些。训练动作类型应该安排哪些在前哪些在后,难度如何安排!
1.1进入状态
1.2静态拉伸
1.3动态拉伸
1.4筋膜放松
3.1动作选择的顺序
3.2肌肉大小的顺序
3.3强度大小的顺序
3.4训练目标的顺序
我们为什么要做热身?一般而言,我们平日工作或者休息,基本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相对而言,运动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运动的状态”,这两者在这里主要讲的是生理状态的不同。
举3个例子
1、激素分泌水平的不同(例如肾上腺素使你呼吸加快,因此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同时心跳加快等。)
2、血液分布的不同(例如健美,你今天练胸,那么血液会更多地向胸部集中;例如长跑,血液容易往腿部集中,而压缩袜促进血液循环,也是如此因运而生。)
3、神经适应能力的不同(例如经过热身后,你进入了训练状态,你会更为集中精神,并且反应提高,爆发力增加)
上面提及安静与运动两个状态,我们今天所说的热身,其实就是之间的一个改变过程。通过这些安排,来更快进入状态(体液血液调节、肌肉收缩、体温、运动单位募集等)。以我在职业队的安排而言,因为受伤,在队医开始给我安排一些康复训练之前,他会让我进行慢跑或者到游泳池中慢走,已不感到痛楚为准。对于健身一般而言。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较为柔和和轻松的动作,来提高体温和肌肉不至于僵硬。
一、慢跑、快走。5-10分钟,略微出汗即可,不建议单件衣服,除非天气炎热。
二、借助器械,例如跑步机、单车、椭圆机等,以较低的配速进行。
静态拉伸,估计是99%的人都会做到的,也就是说针对训练目标而对目标肌肉进行拉伸。一般而言每个部位拉伸时候维持10-20秒,1-2次即可。
动态拉伸,相对于静态拉伸而言,就是“动起来了”。一般动作都较为轻松。主要涉及到多关节的拉伸和少量的平衡、核心。例如开合跳可以作为一个动态拉伸,箭步蹲后,上身左右转动。虫爬。我们举个例子:虫爬,是一个涉及到多关节拉伸的很好的动作。
第一步:直立站姿,全身放松,双脚与肩同宽。
第二步:双手触碰地面,实际上就是做一个站立的体前屈。同时尽量保持膝关节打直。(主要针对臀部和大腿后侧肌肉,以及膝关节附近)
第三步:双手代替双腿,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同时保持膝关节尽量打直,后脚跟会抬离。(主要针对跟腱,脚踝,小腿肌肉的拉伸)
第四步:直到身体平行于地面,这时候是一个平板支撑的动作。(牵涉到手臂力量,核心)
第五步:慢收回双手,向脚踝处靠拢,是第三步的相反过程。恢复到第一步,重新即可。
推荐做10-12次一组,做1-2组即可。
筋膜放松这几年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人手一根泡沫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筋膜放松有一些注意点:
一、筋膜放松不是越多越好,建议一周3-4次,然后周末或休息日做一个全身性的筋膜放松。
二、高效地针对目标肌肉进行放松,例如梨状肌直接用滚筒式泡沫轴滚动臀部效果并不很好,可以使用网球滚压,斜方肌也是如此。
三、每个部位20-40秒为宜,痛点稍作停留。
四、勿以痛感作为衡量标准!勿以痛感作为衡量标准!勿以痛感作为衡量标准!
针对性热身对比前面的热身,相对更为高效。也就是做一些与训练动作相关性很高的动作。例如
杠铃深蹲:高脚杯深蹲、侧蹲等
卧推:俯卧撑、弹力带夹胸
背部训练:低阻力划船机、俯卧撑
但是我们都遵循着这样的一些原则:涉及到平衡与核心,多关节参与;涉及相同肌群;本体感觉活化程度高等。
经过上面的热身(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取舍),马上就要进入大菜单了。对于安排,其实讲述的是顺序,根据所依据的目标不同,我们作出了以下的编排:
3.1动作选择的顺序
动作选择的顺序:先复合、多关节参与的动作优先,再做单关节、孤立的动作,这是健身健美常用做法。例如先做深蹲、硬拉、卧推、划船等,再做腿屈伸、弯举、下压等动作。
3.2肌肉大小的顺序
这个大和小,是相对于自身而言的,例如你的臀部肌肉群,明显要大于手臂的。假设今天你进行的是全身性综合训练,那么你应该先从下肢,再到上肢。假如是上肢训练,那么你应该先胸部或背部,肩部,再到手臂等。
3.3强度大小的顺序
遵循的原则是:先高强度后低强度。这个很好理解,把最好的精力投入到最难的部分。一般而言,爆发力训练和大重量我们会安排在前面,这一类的训练对运动单位的募集效果好。爆发力训练较为针对你的快速肌肉纤维和神经之间的联系,常常使得你疲劳,但是肌肉泵感不明显。而大重量训练或者较大重量训练,对神经兴奋的提高低于爆发力训练,但是泵感会更强。通俗来说,就是动作越快的,重量越重的在前面。“先快后慢,先重后轻。”
3.4训练目标的顺序
这个训练针对个人而言,假如你某块肌肉想要加强,那么你需要挑选针对性强的动作,优先去刺激到,而不是等到身体疲劳了,再用不足的精力去刺激弱点。假如你训练目标是跳得更高。那么你可以安排一些爆发力训练,跳箱或者高翻在前面。
综合而言,我们通过实例来阐述:
一、卧推训练日,先做卧推,再去做肱三头肌的训练(动作);
二、下肢训练日,先做臀部和大腿,再做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肌肉大小);
三、爆发力训练日,先做爆发力训练动作,例如高翻,抓举,跳箱。再做极限/次极限,大重量,耐力训练(强度);
四、先做既定的目标,再做辅助训练(目标)。
对于冷身流程,我们建议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或者筋膜放松也是可以的。或者一些低强度的动作,例如你大强度训练后,甚至慢跑也是不错的冷身。对于一般健身人群而言,拉伸是应该必不可以的。
或许其实,很多人不太乐意做这个内容。冷身看上去很近似热身,实则它和热身的重要性一样存在。很多人出现的问题是,训练后身体疲劳,只想着坐下来躺着。
冷身的目的在于:A、促进身体柔韧性的发展。B、减缓乳酸堆积产生的酸痛。C、帮助训练后更好地恢复。
冷身枯燥,细节决定成败!
catchboy